雍正是个怎样的皇帝?
雍正每天睡眠不超过4小时,只在生日那天给自己放了一天假。现存档案显示,仅《奏折》一项,他就批了10多万字,是《子同治简》总字数的三倍多。
雍正之父康熙创造了盛世神话,最后留下了一堆问题:贪官管理,效率低下,国库空虚。早在当藩王时,雍正就深感忧虑。
同时,雍正奖勤罚懒,迫使官员在思想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作风,换人。大家从梦中惊醒,意识到现在当官还不错,只是过去当官太容易了;任何像以前一样得过且过的人只会和自己过不去。
于是,各级官员迅速适应新形势,纷纷采取行动。
官场风气的迅速逆转,号称“雍正一次,无官不清”,实在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奇迹,也为推进各领域改革提供了保障。创设军部,集中力量推进改革;取消人头税,缓解社会矛盾;没有反腐治懒的伏笔,改国为民,维护民族团结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康熙末年国库只有3200多万两,到雍正七年,已经增长到6000多万两,几乎翻了一番。雍正的父亲康熙留下的烂摊子,儿子可能遇到的阻碍,基本都在他手里。美籍华裔日本学者杨感叹:“康熙宽宏大量,心胸宽广。要不是雍正的拨乱反正,清朝早就衰落了。”
康干盛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雍正是康干盛世形成的关键人物,所以康干盛世也被称为康雍盛世。但是康熙和乾隆执政时间总共是124年,夹在中间的雍正时代只有短短的128个月。考虑到这一事实,人们不能不肃然起敬雍正卓越的政绩和非凡的智慧,以及他的执政团队的实干作风!
扩展数据:
轶事典故:
1,资助学者
当雍正帝还是王子时,他喜欢微服私访,结交侠客。有一年,我去杭州,准备去西湖划船。刚从金门出来,看到一个卖字的书生,笔法还挺准的。胤禛请他写一副对联。其中有一个“秋”字,但秀才把“火”字写在了左边。胤禛问:“你是不是把‘秋’字写错了?”
书生说,没有错,然后拿出一张名家帖,打开给胤禛比较。胤禛说:“既然你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出名呢?为什么要在这里卖字为生?”秀才说:“我家穷。连老婆孩子都养不活。我只能靠卖字为生。我怎么敢想着非富即贵!”胤禛慷慨解囊,说:“我这里有钱,所以我可以帮你赢得名声。只是别忘了我。”秀才很感激,后来真的得了功名,进了翰林。
这时,胤禛也登上了王位。有一天,他从花名册上看到秀才的名字,想起杭州之行,就把他叫了进来。胤禛随便写了一个“和”字,故意把“寇”字写在左边,然后拿给秀才看。书生不明所以的回答说是错别字。胤禛笑了。第二天,胤禛让秀才带着圣旨去浙江,浙江巡抚拿到了圣旨,上面写着:秀才奉命在涌金门再卖三年书法,然后才能来做工。秀才恍然大悟。
2.帝国眼镜
眼镜最早出现在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重要发明。雍正帝非常喜欢西方眼镜,但这并不是说雍正帝是附庸风雅。他确实头晕,需要眼镜的帮助。据不完全统计,制造处专门为雍正帝生产了35副眼镜,有水晶、茶晶、墨晶、玻璃酒杯等等。
雍正帝把这些眼镜到处放,走到哪里都带着。在雍正帝经常居住的大内和圆明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轿子里,都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分发给泼骨灰的工匠,作为一种实际的福利待遇。
3、迷恋丹药
雍正帝也对道教感兴趣。他特别幸运的是,北京龙虎山的道士名叫楼金元,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殿和秦安寺的住持,并称他为“郑淼真人”。早在雍正帝还是王子时,他就对炼金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向父亲表明,他并不谋求王位,只是投身炼丹。
他还写了一首名为《焚丹》的诗:“引沙入药,松柏绕云坛。炉载阴阳火,内外兼修。雍正帝对丹药的痴迷,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个爱道士的皇帝。
百度百科-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