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5438年到0947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是什么?

1947期间,人民解放战争的重大转折是战略反攻。1947年中期,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为实现这一战略规划,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人民军队逐步形成了三军协同、两翼相互牵制的作战格局。根据当时的战局,三军的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西线兵团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为西路,挺进豫西。三军协同作战,机动歼灭敌人。两翼的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进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向北转移;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发起进攻,把进攻山东的敌人引向海边。

第一,战略反击:

战略反击是指对战略上处于进攻地位的敌人采取的战略进攻行动。它是积极防御的重要内容,一般是战略防御的最后阶段。

二、战略反击的内容:

战略反击是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过渡形式,具有战略进攻前夜的性质。这种反攻,就是战略上从后面攻击敌人的主要体现。目的是迫使进攻的敌人放弃进攻,歼灭敌人的重武装集团,收复失地或占领重要地区,为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要在战略防御中彻底地挫败敌人的进攻,就必须在条件具备时举行战略反攻。其客观条件包括: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守军的变化,战略形势有利,军事技术、国际形势、气候季节有利。

上述条件很难同时满足,但决定性条件是力量对比和战略态势。有了客观条件和正确的主观指导,反攻是可以胜利的。否则,还不如袖手旁观,以免反攻陷入僵局,甚至给敌人再次进攻提供机会。

战略反击有两种:局部反击和整体反击。反攻的规模主要取决于守敌之间的对比和转化以及其他反攻条件。一般来说,当敌人实力强大到难以在不削弱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进行全面反击时,通常先进行局部反击,将多次局部反击造成的有利条件融合起来,发展成为全面反击。战略反攻是防御战争中的决定性的行动,应当仔细地组织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