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粟裕的大事?

先说战绩:

1.解放战争前半年,我军共进行了22次重大战役。消灭两万多人的,杀了三次,粟裕指挥了两次;歼灭三万余人者1次,归粟裕指挥。

2.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就打了42次大仗。消灭两万人以上的是11次,粟裕指挥六次。歼灭三万余人者,八次阵亡,粟裕指挥四次。

3.从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除去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共进行了103次重大战役。歼灭两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10次;消灭3万多人的,杀了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再谈价格:

苏羽一生中受过六次伤。他头部受了两次伤。武平之战,子弹穿过了他右耳上侧头部的颞骨。在水南战役中,他被炮弹炸伤头部。他的手臂受伤了两次。在硝酸盐与敌人的战斗中,他的左臂严重受伤,留下残疾。他在浙西遂安向皖赣边界转移时右臂中弹,新中国成立后才取出子弹。另外,1929年攻下宁都时,臀部受伤;1936在云和的游击战中,脚踝受伤。

头部两处受伤(三枚弹片终生留在头部)。头疼的时候,不能摸头发,也不能摸。他的脸总是特别红,他经常说他的头肿了。后来,你不能到处看。吃饭的时候,你应该把食物在前面排成一条直线。

1984年2月5日他去世后,他的家人从他火化后的头颅骨灰中,找到了三块折磨了粟裕余生的弹片。

以下是别人的总结:

一是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粟裕用兵,深知集中优势兵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军占据绝对优势的大局下,粟裕更注重战术,每一场战斗势必集中数倍于己的敌军,在部分地区形成压倒性优势,以排山倒海之势速战速决。苏之战,粟裕虽然以3万之差输给12万,但处于劣势。但具体到每一场战斗,苏羽都精心部署,确保在人员对比上的绝对优势。在许安泰,首战苏军,以整编第83师为首的粟裕迅速集中了6倍于敌的兵力,仅用3天时间,就歼灭敌军3000余人,开创了消灭蒋介石自己装备美式机械的部队的先河。血战期间,粟裕集中优势兵力5个纵队65438+10万余人,包围张,整编74师3万余人。国民党援军到达前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歼灭了蒋介石五大主力的高层。《孟良崮之战》是粟裕的代表作。1948年5月,毛泽东在西柏坡接见粟裕时说:“有两个人没想到会歼灭七十四师。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毛泽东本人。”

第二,兵不可测,出其不意。孙子虚实曰:“兵不可测,水不可测。能因敌变而胜者,谓之神也。”粟裕创造性地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战争实践,收到了奇效,使他成为一代战神。粟裕长期远离中央,孤军奋战。总的来说,他是在被敌人包围的情况下作战的。不冒险就无法生存,这就形成了他以智取胜,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的特点。豫东战役,粟裕临时起意,首先考虑中央军委规定的中心目标——歼灭鲁西南第五军;粟裕发现歼敌条件不成熟,立即根据敌情变化,制定了“先打开封锁线,再营救敌人”的方案。65438年6月至1948年6月22日,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迅速攻克开封,歼灭守军3万人,豫东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粟裕立即逃避现实,主动撤出已是空城的开封;抓住国民党军远去的、稍纵即逝的战机,老虎出洞了。绥圻成功地消灭了区守岁兵团,打击了黄兵团,从而完美地结束了豫东战役。

三、形势任意,兵贵神速。战争年代,军事形势瞬息万变,需要指挥员和战斗员有高超的远见和决断,而不是请示上级,贻误战机。出色的军事素养和长期的指挥实践,赋予了粟裕卓越的眼光和打动三军的勇气。渡江战役中,粟裕指挥所在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追击5名逃敌。当时就有一个是否继续追击逃敌的问题。总前委建议休息,粟裕敏锐地预测到了敌人的动向。为了取得更大的胜利,粟裕中断了自己的专线,指挥东、西线部队加速形成钳形攻势,猛扑猛打,歼灭敌人,俘虏敌正副司令以下官兵五万余人,取得了朗、广追敌战役的伟大胜利。粟裕在指挥淮海战役时,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决定提前两天发起战役,即由原来的11.8夜改为1.6夜。165438+10月6日,粟裕将作战部署上报中央军委并告知邓小平、陈毅和华东局,命令部队立即执行。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一果断决策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毛泽东后来说:“粟裕对淮海战役作出了第一个贡献。”

四是谋全局,运筹帷幄。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粟裕富有战略远见,善于把握战略与战役、战役与阶段的关系,及时集中和调动兵力,打赢了一系列重要战役。早在淮海战役发起前一个月,粟裕就充分考虑了后勤保障,要求必须有足够百万人食用三个月以上的粮草。粟裕在后勤方面发挥了他在计划方面的军事专长,不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整个战役的粮食供求形势,而且从微观角度准确计算和设计了解决问题的方案。粟裕指挥淞沪会战解放上海时,从大局出发谋划,认为上海是中国第一经济中心,不能大规模破坏。下令力争不使用重型武器,最大限度减少对城市建筑的破坏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激战中,上海供电供水不间断,电话畅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周恩来称赞说:“解放上海就像在瓷器店里抓老鼠。不容易啊!粟裕同志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解放上海真了不起!”

五是直言不讳,据理力争。粟裕不仅在上层战斗,也在下层战斗,一切从实际出发。一旦发现上级决策不符合战局,粟裕从不盲从,而是客观陈述自己的建议,为粟裕的勇敢和坦诚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山东、太行地区主力发起外线进攻,南下作战;粟裕建议打几个内线胜仗再转外线,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发起苏战役,迅速打开了局面。1948 65438+10月27日,中央军委命令粟裕率三个纵队渡河南下,执行机动作战任务。权衡利弊,粟裕认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一场大歼灭战,更有利于迅速改变中原局势,发展战略攻势,建议暂时不渡河。65438年6月至1948年7月6日,粟裕组织指挥了豫东战役,迅速改变了中原战局,促进了全国战局由战略进攻向战略决战发展。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