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湖镇的历史遗迹
波纹平静桥
“八月,程波特别冷,姑娘踏上了兰兰。水晶宫不羡大耳,水色总一般。”这是清代一位诗人唱的一首关于安澜桥的诗。诗中描写了中秋安澜桥的美景,表达了姑娘对桥的眷恋。
安澜桥位于菱湖镇的北门,是该镇的重要建筑之一。桥是一座三孔圆形石桥。长58.5米,宽4.55米,上下33级台阶。大桥建成前,湖西墩和菱湖镇之间的交通靠南渡和北渡两个渡口解决。由于湖面宽阔,有时会有大浪,来来往往的人都有遭遇风暴的危险。清康熙三十年(1696),当时民众对建桥的需求很大,但筹资困难,愿望没有实现。康熙四十三年(1704),菱湖镇祇园寺有个叫严嵩的和尚,自告奋勇为建桥出力,随后开始建桥。康熙四十六年(1707),严嵩去世,弟子们一边集资,一边继续建桥。由于连年饥荒,筹集资金非常困难,所以没有完全完工。但石桥初成,长虹初展,百姓喜欢,取名“安澜”。从那以后,湖西墩的市场因为桥的好处而逐渐繁荣起来。70年后,也就是清干隆42年(1777),在居民们的共同捐助下,改建为一座圆形石桥。从民国8年到10年(1919 ~ 1921),历时三年重修,由郑石浦承包,花24200两白银建成了一座雄伟的三拱圈石桥,从此巍然屹立,气势磅礴。
在安澜桥旁,有许多菱湖人留下的感人故事。1861五月,太平军李秀成部与清军赵景贤部在桥浴血奋战,清军南乡吴被杀。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3月,日寇沿龙溪由南向北游荡,途经菱湖,在安澜桥被抗战爱国将士迎头痛击,使日寇晕头转向,伤亡惨重,大大增加了我们的民族野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乡镇经济建设的发展,该桥成为菱湖镇西北郊水陆道路的重要运输通道。桥两边的旧建筑都变成了新的。桥西有:菱湖医院、造船厂、自来水厂、油库。大桥西北有龙溪港、西溪镇吴家墩村、地岗和何复镇。桥北有:菱湖化工厂、菱湖丝绸厂等企业。该桥对沟通镇、乡、村交通,繁荣镇、乡、村市场起着积极的作用。
安澜桥,形似半月,自建成至今已有280多年的历史。站在桥上,著名的“水城”菱湖镇的风光一览无余;早晚彩霞、波浪、灯光伴随舟楫,形成一幅独特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