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史

咸阳

“江南之才,山东之将,咸阳之帝葬。”这是我家乡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自古以来,江南人才辈出,山东将领辈出,但咸阳为什么要埋葬那么多皇帝?一直是我心中的一大谜团。直到接触了城市规划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才稍微了解了一下咸阳古陵。

陵,大土山也。后来引申为古代皇帝的陵墓,象征着封建皇帝的绝对权威。咸阳作为秦都和古长安的都城,有着悠久的古代陵墓文化。

说到咸阳古陵,就不能不说到咸阳元。在古代,关中地区还是一个大湖。由于古气候变化,湖泊逐渐萎缩,渭河注入其中,渭河逐渐发育成熟,形成渭北冲积台地,咸阳诞生。

咸阳地势高,黄土深,北有九丘,南有渭水。是历代帝王青睐的风水宝地。早在商代,咸阳原是帝喾时期司天官吴回后裔的一块封地,称为程颐。殷末,李稷、姬昌曾在此建都。周武王伐纣后,封此地为毕,称之为毕国。后人称之为“碧瀛”,并说咸阳原为碧渊、碧墨或碧瀛渊,因西汉有五陵,故又称武陵渊。

咸阳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不仅是古代嬴国和秦朝的都城,也是中国帝王陵墓及其礼制建筑高度集中的地区。环顾咸阳,周、秦、汉、前秦、北周、唐诸代帝王的陵墓及其随葬的数百座墓葬,不胜枚举,犹如一座巨大的天然陵墓博物馆,神秘而无声地陈列在人们面前,等待我们去品读和欣赏。穿越时空的距离,透过这些陈列的荒凉古墓,人们仿佛看到了咸阳当初的荣辱兴衰,听到了古墓主人的嘶鸣,读到了咸阳古墓文化的精彩篇章。

周陵就是传说中的周文王、周武王陵,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附近有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公陵),位于渭城区周陵镇。“周陵”是哪个朝代的陵墓?长期以来,众说纷纭。官方认为是周朝墓,但学界认为是秦代墓。唐宋以来,历代政府都有在周陵祭祀周公的习俗。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元手书“周文王陵”石碑;民国时期,蒋介石和宋美龄来祭奠周陵,并设坛植树。西京筹备委员会在这里种植了大量柏树。周凌似乎是一个定论,名副其实。但考古和史学界认为,根据西周墓葬制度,皇家墓葬非常集中,没有印章或树木,没有任何地面标志,历史上从未被盗过。而咸阳原墓“满山梁,满残,咸露,甚悲”,故分析周陵应在周元遗址或长安、户县。我认为这些墓葬,无论是周陵还是秦陵,都是咸阳最古老的墓葬,而且早于秦始皇陵,所以是中国最早的封土古墓,是其他任何古墓都无法比拟的。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人迁都咸阳,建宫建都。经过十年战乱,秦始皇吞并六国,在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创造了灿烂的秦都文化。但是,“楚人火了,穷了,焦了。”秦的掘墓人汉朝建立都城长安后,秦都遗址被辟为皇家陵墓区,成为埋葬死者的地方。这是封建王朝防止前朝复辟的普遍心理。

西汉所有的墓葬,除了文帝的涪陵和宣帝的凌渡,其余九座墓葬、墓地及其建筑都位于咸阳原址上。其中,汉高祖陵、汉武帝陵、赵迪平陵、惠帝陵、景帝陵都设置了陵邑,成为当时汉代长安的卫星城。据有关资料分析,咸阳原汉墓的名称是有来历的。如长陵、安陵取长安,阳陵在秦葛阳县,平陵在平原乡,在渭城,延陵在乡,茂陵在茅乡,在都县,巴陵则以巴水命名。夷陵和康陵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也可能与地名有关。陵园建设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国家工程。“天子明年大匠营陵,地七顷,钟芳一顷;十三英尺深;祭坛高三尺,坟墓高十二尺。”汉墓的平面布局以手工夯筑的宏伟身躯为中心,四周是陵墙和门,形成十字形对称布局,与西汉时期遗留下来的其他礼制建筑——祠堂、唐明或弼用相一致。陵墓上方,继承了战国时期的制度,布置了祭祀建筑。远远望去咸阳元,位置很高,陵墓雄伟,令人印象极为深刻。《赵晋丙文》有诗:“渭水桥边无人见,丈母娘卧麒麟上,将名千年,成咸阳之尘。”

汉武帝才华横溢,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不仅对西汉王朝,而且对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位期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的黄金时代,茂陵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汉武帝五十四年,建茂陵五十三年。他埋茂陵的时候,地上的树已经折了。由于茂陵修建时间较长,当时陵内陪葬品太多。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军打开了茂陵的羡门,大批起义军把陵中的随葬品搬了差不多几天,但“陵中之物不能减半。”茂陵也是西汉最大的一座。据《长安志》(卷十四)引自管仲的记载:“汉代的墓葬高十二尺,但陵(高)十四尺,即一百四十步。”茅岭实测封土底部和顶部均为方形,底边长230米,顶边长40米,封土高度46.5米..位于茂陵东侧的汉将霍去病墓前,茂陵石刻按照天然巨石造型雕刻,注重内在的表达,只在重点部位雕刻,轮廓自然,风格浪漫。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大型墓葬石雕艺术瑰宝。

在皇帝陵墓附近设陵,是汉代陵墓制度的一大创新。据《管仲纪》记载,西汉置郡人的墓葬有七座,除巴陵和凌渡两城在长安外,长陵、安陵、茂陵、平陵、杨陵五城均在咸阳原址上。由于政治原因,西汉墓葬都设在郡县,各地富民迁居于此,移民建城,成为繁华富庶之地。比如,当时大量人口迁移到茂陵,那里“郡县、京师英雄三百多万”。除长陵和茂陵外,每个陵都有5000户。当时茂陵有27万人,五陵总人口超过百万,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是长安的四倍。据有关记载,汉长安的许多名人都曾在武陵城居住过。例如,历史学家和作家班固就住在安陵城。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和浪漫主义天才司马相如迁居茂陵,夫妻互敬为宾。比如梅绮的洪亮和孟光就是平陵人。西汉陵墓制度作为保卫、供奉和管理墓地的重要措施,为后人所继承,对今天的古墓保护仍有借鉴意义。

在古民族遗址宾县水口乡九田村西,有一座不太高的墓,相传是十六国时期前秦王苻坚的葬地。傅坚(338 ~ 385),甘肃省天水市人。前秦皇帝生于寿光三年(357年),苻坚杀其自立,去帝名,称其为“大秦之王”。他在位期间,极力统一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并征服西域,企图统一中国。不料淝水之战大败。前秦解体后,在新平县(今宾县)自缢,葬于泰安元年(385)。傅坚墓坐南向北,不拘一格,高3米,金字塔形状。当地人称之为“长角墓”。现存的墓碑都有“前秦王苻坚墓”的题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战乱多于和平,国力不足,人民贫困。北周作为这个时代的最后一个朝代,历时仅25年,三代五帝。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北朝皇帝大多提倡节俭,主张丧葬费要用,做到节俭与礼相结合,以葬代坟。由于北周墓葬不封,葬后不祭树,史书上从未记载北周陵墓的位置,成为一个永恒的谜。据《北史》记载,北方五帝葬于景陵,明帝宇文煜葬于昭陵,孝陵宇文雍帝,定陵宣帝宇文帝,宫铃宇文禅帝,但其葬地并无记载。1993年8月,一伙盗墓贼在潍城区张地镇丁家堡附近盗掘了一座古墓。后来考古人员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周高祖武帝孝陵”墓志和部分陶俑、陶器。1996年6月,公安人员破获此案,缴获墓志铭、阿什纳《天元太后玺》等珍贵文物。北周武帝孝陵的位置向世人揭示。目前已知梁武帝以西是北周重要官员的葬地,所以北周其他四帝也应该位于潍城区末的张镇地区。

兴宁陵是北周李的陵墓。李之父,北周八大支柱国之一,封为唐公。北周七年,李渊袭父。唐武德元年,李渊称帝,拜其父为元帝,与汤伯诺。兴宁陵,葬于今咸阳原渭城区后排村北。兴宁陵前有石狮、石虎、石马等石雕,古朴雄浑。是唐初真迹石刻,于1956年8月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时期。公元581年,隋文帝灭北朝北周,589年灭南朝陈朝,统一全国,国号隋,定都大兴(今安)。历经三代皇帝,都葬在咸阳。隋文帝,开国皇帝,是西魏大将杨忠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在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晚年大兴土木,制造冤案,屠戮英雄,加剧了社会矛盾。公元604年,被次子杨光杀死,葬于泰陵(原咸阳市杨陵区)。当地人把它叫做杨嘉玲。开二十年(公元600年),立为太子,604年,广建继位。在位期间热衷土木,挥金如土,荒淫暴虐。大业十四年(618),被大将军于文华所杀。杨迪皇帝,俗称杨迪皇帝。炀帝驾崩后,三义陵园终于草草安葬在武功县西苑上的杨陵。大业七年(611),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岌岌可危。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太原,占领长安,立炀帝之孙尤杨为傀儡皇帝,时年13,尊炀帝为太上皇。伊宁二年(618),尤杨被迫让位,次年去世。隋炀帝尤杨陵位于赣县杨红如台村南,是最不起眼的帝王陵墓。

唐陵在中国陵墓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关中十八座唐墓中,有九位皇帝葬于乾县、礼泉、泾阳、三原,而唐兴宁陵和唐顺陵则位于咸阳原址。咸阳除了唐高祖的陵墓、唐高祖景宗的陵墓和唐武东的陵墓外,其余的陵墓都建在天然的山丘上,因为山上都是洞穴,不需要人工夯土封土。唐墓多以陵体为中心,四周有方形或近方形的神墙,四面开有圣门。不同的是唐陵南面有一个入口,入口由神道和阙、石像的南神门引导。唐墓石刻名扬海内外,特别是昭陵六马栩栩如生,乾陵六十一王神态各异,顺陵石狮高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昭陵位于咸阳城北的九丈山主峰上。九丈峰挺拔,沟壑纵横,山环水绕,渭水在前,水镜在后。主峰海拔1188米,与远方的天空相连,气势雄伟,地势极佳。昭陵工程是由唐代著名的工匠和艺术家颜设计的。它的平面布局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的“隐葬”制度,而是按照唐代长安城的建制设计的。据《五代史·陶文传》记载,“宫室制度美而不异于世”,华丽的宫殿建在地面上,松柏参天,巨树白杨。杜甫在《再论昭陵》诗中说:“魂眠洞,熊黑青。再看看白松路,看看吴云飞。”

甘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夫妻合葬墓,是唐代陵墓的杰出代表。甘岭位于凉山,赣县北部,内城面积240万平方米。梁山有三座天然山峰,中间是北峰,高度和体积都是梁山最高的。前面的两座山峰像天然大门一样面对面。墓园圣墙四角有角楼,供殿地点在南圣门。门外有124尊石象,其中华表一对,飞马一对,朱雀一对,石马五对,石人十对,自南向北有61尊范王像。四门外有一对石狮,北门外有三对石马。甘陵建于唐朝鼎盛时期,武则天喜出望外。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伟大工程,工程质量要求严格。隧道墓入口用石条垒砌,文物繁盛。是封建王朝的一大政绩工程。

顺陵是武则天的母亲杨的陵墓。隋文帝的后裔杨,卒于唐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当时以皇家仪式下葬,称墓非陵。武则天称帝后,永昌元年,父亲被尊为忠孝皇帝,母亲为忠孝皇太后,陵墓改为明孝陵。天授元年,追其父为太祖小明高皇帝,而杨称她为小明高皇后,改明义陵为顺陵。顺陵陵园原占地165438+万平方米,长方形,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皇城)被大门围住,只剩下废墟。陵墓高约13米,长49米,占地0.2公顷。顺岭有石人、石羊、石马、石狮等石雕30余处,尤其是石狮、麒麟,为盛唐时期气势磅礴的石雕,于1961年3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以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东移,咸阳失去了都城地位,从而结束了2000年修建帝王陵墓的历史。在此之前,帝王陵墓一直固定在咸阳的土地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