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伊娜庙

哪吒出生在江油市澄塘关,这是完全有充分的史料和文物证明的。为了搜寻“哪吒文化”,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专程从江油市区乘车北行14公里到达大康镇,然后沿着盘山公路zig zag前行约3公里,来到山顶的一个水塘。这里不显眼地立着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唐城关捷”这样的四个大字(《康熙字典》出版前用字不规范,也叫《康熙字典》)

沿着公路再往上走50米左右,会看到一条比较平坦的走道,宽约四五米,长约800米。当地人称之为“快乐马梁”,是成塘关连长、哪吒生父李靖闲暇时遛马的地方。过道的右手边是一个陡峭的山坡。从那以后,俯瞰这座山,你可以看到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堆、树林、池塘、田野、运河、农舍、小路和大道。这真的感觉就像“一旦爬到山顶,你会看到,其他的山在天空下都显得矮小。”。走道的左侧是一层层往下的梯田,水田里还堆着许多米堆和一捆捆稻草。相传,这里是成汤关士兵操练的地方。原来是一个三四平方公里的大平坝。由于三千多年的地质变迁,它逐渐形成了巢穴。

在跑马梁尽头的左侧,一只餐桌大小的石龟正趾高气扬、张牙舞爪地向北爬行。龟背上有一块高约2米,宽1米的大石碑,石碑上镌刻着“成汤观”三个醒目的大字。在石龟面前左转,步入一条小路。走了50米左右,你会看到一排青瓦砖房前有一口古井。井口长满了苔藓和蕨类植物。当你参观井底时,一股清新甜美的香气让人神清气爽。两杯酒下肚,你就忙道:“很舒服!”

刘老师为我们打了一口井后,手里拿着一个轮子说,这口井在清代的《江油县志》里有写,说是“与涪江相浊”。如果山上长时间不下雨,只要涪江涨到山下700到800米,井水就会随着河水的颜色而变化。这井水可能会直奔300多公里外的松潘县雪宝顶涪江源头。刘道长还说,相传古代山上有九口井供守军使用,现在只发现了三口井。另一个在两米开外的石埂下的稻田旁,井盖还隐约可见。东边大概七八米的菜地里还有一个。夏天山下涨水,菜地里喷出一个大碗口、一两尺高的水柱。

刘道长惊愕之余,拿出了一张成唐关原貌示意图(彩照),然后介绍成唐关处于鼎盛时期。从界碑算起,长约1公里,宽约7800米。山坡平地上,曾有山门、灵祖楼、豆捞堂、八仙堂、坤元堂、轩辕堂、伏羲神龙堂、三清堂、玉皇楼。山上有30或40个古代遗迹,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被用作其他用途。其他寺庙和房屋年久失修,逐渐消失。

改革开放后,国家政治开明了。1992后,当地信众在原址上重建了哪吒寺(泰子宫)。1998年,他们乐观地从睢宁县城回到了成塘关。在推广道教的同时,他们自愿使用中草药治疗一些疾病。他们受到群众的尊敬,捐款建庙。四年来,他们筹集了30多万元修建三清殿,目前正在重建观音殿。说到这里,刘道长指了指东边,我们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在不远处的凹山窝里,真的矗立着一座黑白相间的高楼,宽20多米,分为七个房间。虽然只是初具规模,但在绿树掩映下,还是显得有些庄重和神秘。

沿着三清殿左侧林中的鸟道,我登上了正殿后面山顶的玉帝楼遗址。当我在杂草和灌木丛中寻找时,无意中发现地平线上有四根石柱,将四个点连成一个长方形。玉皇楼建在这里是有根据的。然后,沿着起伏的山脊往南50米,来到了另一个山头。山顶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平地。站在地面边缘,我向东望去。山下武都坝子的河流、道路、街道、工厂、田地、水渠一览无遗,栩栩如生。由此我想起了清代江油知府沈锐先生的一句古诗——“欲问禅官欲藏,红尘被马蹄忙。”

刘道长一边想着,一边指着半山腰上一片比较平坦的灌木丛说,那是李靖总兵府所在地。现在,我们脚下的这个地方,民国时期有一堵破墙,边上有个“箭塔”,是哪吒练武用的。然后转身进了哪吒殿,几年前重修的。只见中间立着一尊哪吒的雕像,高约两米。小英雄左手握拳,右手高擎乾坤金圈,仿佛要粉碎世间一切邪恶。雕像背面挂着一条长约2米、宽约0.6米的红色锦旗,绣着“护国济民”四个金色大字。至此,笔者恍然大悟,小英雄哪吒千百年来一直受人爱戴,香火不断。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