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的历史
(2)俄帝国主义地处欧洲最东端和亚洲大陆北部高寒地区,东方封建军事色彩浓厚,对西方资本依赖极大,矛盾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资本主义不如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发达,还残留着大量的封建残余)各种矛盾: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民族矛盾,沙皇专政和人民的矛盾,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和东方殖民地的矛盾。主观条件是:①日益壮大的力量,②具有革命性,③有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正确的革命策略,④有革命盟友——贫农。事情经过:一战空前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
①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马诺夫王朝灭亡了。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彼得格勒:工程师代表苏联,另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3) 1917四月,列宁在《论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的报告中提出了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任务。《四月提纲》内容:a .第一阶段:1917二月革命完成了民主革命。第二阶段:1917十月革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b .如何退出战争。
(4)七月流血事件:七月,临时政府镇压示威者,反对革命,使革命无法和平发展,两个政权共存的局面结束。
⑤1917 10年6月,布尔什维克党通过了列宁提议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
⑥1917165438 10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进攻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胜利了。
(四)苏联政府的革命措施:
①政治: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中国各族人民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②经济:接管银行、铁路,工人监管企业,后来大企业国有化;地主、皇帝和寺院的土地被没收,分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与德国、奥匈帝国(1867 ~ 1918)、奥斯曼帝国、崩溃前夕的保加利亚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背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各个国家相继建立。
②成立:1919 3月,共产国际(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
③性质:是各国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组织。所有国家都是它的分支,受它领导。历史意义①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为俄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
(2)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已经从理想变为现实。十月革命的目的是消灭剥削制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它把人类带入了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代,这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严峻形势(1)十月革命后,被推翻的地主资产阶级继续发动叛乱。
(2)英、法、美、日等国对苏联政权怀有敌意、不满和恐惧,所以对苏联进行了干预。措施①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
(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内容有:a .实行余粮征集制度;b .将大中型企业收归国有,监管小型企业;c .取消削减商品贸易;d .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分配;e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无饭吃”的原则。
(3)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斗。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背景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内战。
再加上自然灾害,导致苏俄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并逐渐发展成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方式,其内容:
(1)在农业上,余粮征收制度被粮食税取代,税后余粮归农民所有,允许农民有限度地租赁土地和雇佣工人。
(2)在工业方面,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厂矿,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不能兴办的企业;恢复私人小企业。
(3)在流通方面,从最初的产品交换到允许自由贸易。
④在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评价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实践,开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发展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进一步巩固。
(3)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进一步探索在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结果,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发展。①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②1924年初,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规定苏联为联邦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列宁逝世:1924 65438+10月24日,列宁逝世。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工业化:
①开始时间:1925 65438+2月,标志着尼共(布)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总方针: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总方针,苏联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机器设备进口国转变为机器设备生产国。关键是发展重工业。
②65438年至0928年进行计划经济建设。卫国战争前,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从65438到0937,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3)农业集体化:
①1927 65438+2月,中共(布)十五大确立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要把个体的小农经济联合起来,改造成大规模的集体经济。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步取消。
②评价: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但存在严重的问题和失误。它违背了农民自愿加入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①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最终制约了重工业的发展;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导致产品单调,质量差。
(2)忽视轻工业发展导致消费品短缺,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③积累资金。从农民那里拿走了太多东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形成①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使生产资料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②1936,第八次苏联代表大会通过了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 *领导的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其政治基础是各级工人代表苏联。
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斯大林开创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它的特点是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其政治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乏群众监督,忽视民主和法制。评价(1)在战争时期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后来越来越阻碍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斯大林的个人崇拜随着斯大林地位的牢固确立和苏维埃建设的发展,斯大林的威望空前提高。到了19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大清洗运动(反革命运动)
①原因:由于个人崇拜的盛行,斯大林的一些错误观点和做法对苏联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②在1935 ~ 1938期间,进行了错误的整肃运动,大批优秀的党政军知识分子,甚至普通干部和群众被控以各种罪名,遭到残酷镇压和迫害。
危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粗暴破坏和践踏;破坏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资源和各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