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2016埃及为什么会崩溃
然而,吞并埃及并不容易。两年后,埃及法老塔哈卡从南方卷土重来。他更频繁地回到孟菲斯,并在尼罗河三角洲煽动反对亚述的叛乱。公元前699年,阿萨哈东再次进军埃及。八月,他向离幼发拉底河不远的叙利亚城市哈兰进军,亚述王病倒了。
亚述的新国王阿舒尔·巴尼巴继续征服被他的前任在669年秋天打断的埃及。他先在叙利亚集结“海岸、岛屿、大陆22王”提供的辅助部队,然后进军埃及。两军交战,埃及军队大败。埃及法老塔哈卡逃到了南方的底比斯。亚述军队只是追击,攻占了底比斯。塔哈卡逃到了南方的努比亚。第二年,亚述军队仍在埃及作战。此时亚述军队距离大陆2100公里,是历史上亚述征服的最远地区。
阿舒尔巴尼巴第五年(公元前664年),塔哈尔卡去了努比亚。塔哈卡的女婿塔努阿·阿塔门继承了王位,回到了底比斯。塔努阿·阿塔门从南方崛起,反抗亚述人的统治。他沿着尼罗河流域北上,屠杀了亚述任命的官员,占领了孟菲斯。阿舒尔·巴尼巴再次出兵埃及。当塔努阿·阿塔门听到亚述人到来的消息时,他没有战斗就逃到了底比斯。亚述人第二次进入底比斯,“像洪水一样”洗劫并摧毁了这座城市,带走了大量战利品。
Ashur Banipa 14年(公元前655年),普萨玛提克在埃及三角洲地区宣布独立,将亚述人从尼罗河流域三角洲驱赶到巴勒斯坦。然而,阿舒尔·巴尼帕本人此刻正在与埃兰作战,他只能放弃埃及这块无法控制的遥远之地。
2波斯入侵埃及: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崛起了阿赫曼尼德王朝,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实现了他父亲未完成的建立帝国的宏伟计划。公元前525年,由冈比西斯二世领导的强大的波斯帝国开始征服埃及,埃及人奋起反抗。然而,这一时期的埃及正处于衰落和混乱时期。波斯人最终在贝鲁西亚之战中俘虏了法老普萨姆提克三世,彻底征服了古埃及,并将其与塞浦路斯、腓尼基一起纳入波斯王朝统治下的第六总督区。冈比西斯二世也采用了法老的称号,但首都仍然在苏萨,这是古埃及的第27王朝。波斯人在埃及的残暴统治和无情掠夺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抗。公元前404年波斯统治终于被推翻,埃及人获得独立,建立了第28至第30王朝。然而好景不长。公元前343年,波斯帝国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第31王朝。波斯对古埃及的占领不仅仅是领土和政治上的,更是文化上的侵略。波斯人在古埃及推行新文化政策,在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进行了多次改革,严重冲击了古埃及文化。
3并入罗马帝国的版图: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马其顿迅速崛起,统一了希腊城市,并将其扩张势力延伸到地中海国家。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埃及,推翻了波斯王朝的统治,将埃及纳入亚历山大帝国的版图,并在尼罗河畔建立了新城市——亚历山大,彻底结束了古埃及的法老时代。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突然驾崩,他的部将接管了埃及和叙利亚南部,以亚历山大为首都,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从此,古埃及进入了一个“希腊化”时期。希腊的语言、文字、建筑、宗教和绘画传入埃及,逐渐改变了古埃及的文化特征。虽然托勒密王朝试图恢复古埃及的统治秩序,确立了君主专制的形式,保留了古埃及的寺庙建筑,最高统治者也被称为法老,试图缓和民族矛盾,但是此时的法老已经和古埃及的法老完全不同了。带有浓厚的希腊文化色彩,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古埃及文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开始成为埃及的流行语。在作品、雕塑和绘画中,开始出现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语并重的现象,埃及的建筑和雕塑开始融入希腊神话的元素。
公元前30年,屋大维领导的罗马帝国打败了托勒密王朝的马克·安东尼和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占领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崩溃,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罗马对埃及实行行政统治,并派行政长官管理。罗马人继承了希腊文化传统,进一步影响和改造了埃及。这一时期,埃及人已经基本接受了希腊罗马文化,越来越多的人用希腊语交流,越来越少的人能读懂象形文字。
补充:
亚述:古代西亚的一个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3000年中期,属于闪米特人的亚述人在这里建立了亚速尔城,亚述帝国的版图达到顶峰后,逐渐形成了贵族化、专制化的奴隶城邦。从公元前19世纪到公元前18世纪,发展成为一个王国。领土南至阿卡德,西至地中海。不久后又被外族入侵,国力衰弱。公元前15世纪复兴,建立君主专制,向外扩张,北入亚美尼亚,甚至黑海沿岸,西侵叙利亚和腓尼基,南抵巴比伦。公元前11世纪,受到外族攻击,再次衰落。公元前十世纪,再次兴起。公元前8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新亚述时期的疆域北起乌拉图,向东南延伸至埃兰,西至地中海沿岸,西南至埃及北部边境,以尼尼微为首都,从而形成了西亚古代军事强国。公元前七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统治集团的内斗和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国家一蹶不振。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和美狄亚联军灭亡。它以其神、首都和宗教圣城阿舒尔命名。境内农业发达,各种金属丰富,战略位置在古代西亚国家的贸易要道上,对其后来发展成为横跨亚非的奴隶帝国具有重要意义。
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生活了约一千年,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亚述早期、亚述中期和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其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21年,统治亚洲长达一个多世纪。首都尼尼微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大都市。
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是亚述人扩张的大好时机。在世界上,它的周围没有强敌:强大的埃及帝国已经成为过去,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已经被“海洋民族”所灭,南方的巴比伦尼亚已经四分五裂,东方的米底亚和波斯还没有崛起。在亚述,从赫梯引进铁不仅给亚述的经济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为亚述人提供了更锋利的武器,增强了战争的威力。因此,从亚述的西尔帕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883-859年),亚述就开始了它的对外征服。
在亚述扩张史上,有四位君主最为著名,贡献最为突出:
蒂格拉·皮莱塞从公元前745年到公元前727年在位。他在位期间打败了亚述的死敌乌拉图,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吞并了巴比伦。他的扩张确立了亚述在西亚的霸权,所以他实际上是亚述帝国的真正缔造者。在一块石碑上,用他的口吻记载着:我率领一名勇士,远征冈克。困于城中,宝藏无数。谁敢反抗,我就把他们的城市烧成灰烬。
萨尔贡二世于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05年在位。原来萨尔贡二世是个下级军官,因为战功突出而被提拔。他利用自己迅速上升的权力篡夺了王位,后来被称为亚述的拿破仑。在位期间,打败了以色列和埃及,镇压了埃及支持的叙利亚和腓尼基的起义。萨尔贡二世将亚述帝国带入鼎盛时期,他也因善于治国而闻名。
辛纳·赫里布从公元前704年到公元前681年在位。萨尔贡二世的长子辛纳·赫里布(Sinna Hrib)在任时试图扩大先父的成就。据史书记载,他的辉煌战果包括89个镇,820个村,俘获马匹7200匹,驴111000头,牛8万头,羊80万只,俘虏20.8万人。此外,他讨厌或者可能是嫉妒巴比伦城的繁荣和奢华。入侵巴比伦后,他一怒之下将巴比伦所有的城市夷为平地,烧成灰烬。这场浩劫也让辛纳特拉·赫里布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希萨尔·哈东(Hisard Hadong),公元前680年至公元前669年在位,公元前671年远征埃及,攻占孟菲斯,接受上下埃及国王和埃塞俄比亚国王称号。在他的统治时期,建立了一个亚述帝国,这个帝国横跨西亚和北非,几乎覆盖了整个文明世界。在他之后,亚述帝国兴盛又衰落。
公元前612年,新崛起的巴比伦新王国和伊兰高原的米堤亚人共同攻占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公元前605年,曾经主宰美索不达米亚历史的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亚王国瓜分。这个时间距离亚述的鼎盛时期只有50年。
补充:
波斯:波斯是众多古文明中高度发达的民族,历史悠久。
最早的波斯人(公元前6世纪亚述灭亡后)生活在伊朗南部设拉子以南的地区(当时波斯的首都波斯波利斯就在这里)。帝国时代2所跨越的时代,波斯文明在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兴盛,这并不是因为ES曲解了波斯历史。事实上,帝国时代的波斯还包括波斯帝国的前身(始于公元三世纪)。
从三世纪开始,这个文明以波斯帝国的名义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直到十七世纪。在之前的几个世纪里,这片土地被许多起源于地中海地区的势力所统治,但它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王国,恢复了自由和荣耀,并发展成为一个横跨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的帝国。现在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古波斯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的领土。然而,接连不断的战争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实力。为了夺取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以及整个阿拉伯半岛的控制权,与强大的罗马帝国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直到公元364年,罗马人才与波斯人签订了和平条约。
后来,当罗马帝国分裂时,波斯人将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投入到一系列新的战争中。他们的新敌人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波斯人开始从拜占庭边境地区进攻——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土耳其。波斯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终于在公元619年到来。波斯帝国完全征服了整个埃及和高加索山脉。公元626年,波斯人加入阿瓦尔人,包围了拜占庭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波斯人用大型战船进攻金角湾,但被拜占庭的炮火攻击击败。与此同时,从陆地进攻的阿瓦尔人也被守军击退。亲政府的帝伊略也在东线取得了胜利。波斯沙皇库萨和二世无法抵抗,只好撤离,围攻以失败告终。阿瓦尔人从此一蹶不振,而拜占庭人则趁机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与科撒特克汗哲别联手,共同入侵波斯帝国的领土。多年无休止的战争实际上已经为这两个原本强大的文明敲响了丧钟。公元628年,双方都疲惫不堪的时候,波斯发生政变。卡巴王子杀死沙皇库萨二世,登基与拜占庭媾和。统治者们最终同意签署一份期待已久的和平条约。之后,被战争大大削弱的波斯帝国被来自东方的穆斯林军团攻占。
公元651年,穆斯林势力在短短十年内征服了波斯帝国,完全占领了波斯帝国的领土。这个新的伊斯兰王国叫做伊朗。然而,在这片热土上,似乎永远无法实现和平。在随后的数百年间,新的入侵者不断出现。首先,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祖先塞尔柱人征服了整个伊朗。随之而来的是可怕的蒙古人,然后是土库曼人。
新曙光直到16世纪才出现。就像1300年前的古波斯人一样,伊朗人最终收复了自己的领土。
古波斯文明失传两千多年,古波斯的楔形文字早已成为一种“文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相当陌生的。怎么才能透过千年的迷雾去看呢?
在波斯高原的西部,靠近伊朗和伊拉克的边境,有一个叫克尔曼沙的商业城市,在城东2 ~ 3公里处,有一个叫贝斯敦的小村庄。两千多年来,它一直默默远离城市的喧嚣,遗忘过去,被人们遗忘在记忆的角落里。然而今天,“赐”这个名字不仅走出了克尔曼沙城,也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这应该归功于它附近的一个悬崖,因为上面有一段古老的文字,让人找到了失落的文明;这也要归功于一个叫罗林森的英国人。
1835年,英国少校罗林森奉命前往伊朗,担任库尔迪总督的军事顾问。这位业余考古学家到达后不久,他得到风声说附近有石雕。当然,他不会充耳不闻。他跑去看了看,果然在贝塞斯登村附近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悬崖石刻。只见摩崖石刻距离地面约100米,石刻本身高约8米,宽约5米。上半部分是浮雕,下半部分是用三种楔形文字书写的铭文:古波斯文、埃兰文和阿卡德文。楔形文字是西亚的一种古老文字,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字是用棍子或芦苇当笔写在泥板上的。写有文字的泥板晒干或用火烘干,保存为“书”。如果是书信,就在泥板文书外面涂上一层粉,然后装进同样是泥做的“信封”里进行传递。考古学家称这种文字为“楔形文字”,因为它的笔画是楔形文字。
为什么要用三种语言写?因为古波斯楔形文字不是一种历史文字,而是一种纯粹的人工文字,而且用途有限,很少有人知道。所以在用它发布诏令的时候,需要用当时常用的埃兰语和亚拉姆语翻译。这就是碑文用三种楔形文字书写的原因。
但古波斯的楔形文字随着公元前330年波斯国的灭亡,逐渐成为一种不为人知的文字,另外两种楔形文字也早已失传。所以,人们不知道这些话在告诉人们什么。罗林森决心解开这个谜!他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悬崖,小心翼翼、异常延伸碑文,开始了艰巨的解释和翻译工作。有志者事竟成。跟随前人的脚步,经过12年的研究,罗林森终于在1845年成功破译了古波斯语,其余两种语言描述的内容估计与波斯语一致。从此,悬崖上这件令人费解的事情不再是一个谜,人们知道了它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公元前522年3月,波斯皇帝冈比西斯二世率队远征埃及。有一个叫戈梅达的和尚,趁机在冈比西斯冒充皇帝的弟弟巴尔迪亚,在波斯和米底亚各地发动叛乱。叛乱持续了半年。冈比西斯皇帝在从埃及返回波斯的途中突然生病了。戈美达以巴尔迪亚的名义成为皇帝。但他从不召见大臣,天天隐居。这不像一个皇帝所做的。大臣们疑虑重重,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这个巴尔迪亚其实是琐罗亚斯德教的僧侣戈美达,但他没有确凿的证据。后来,冈比西斯的一位公主发现新皇帝没有耳朵,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的父亲欧塔涅斯。欧塔涅斯立即断定新皇帝不是巴尔迪亚,而是高僧戈梅达。因为当他在居鲁士当皇帝的时候,这个戈梅达因为疏忽大意被居鲁士下令割掉他的耳朵。欧塔涅斯立即将真相告诉了其他六名波斯贵族,包括后来的皇帝大流士一世,他们决定发动政变,杀死戈美达,夺回政权。他们成功了,但是对于谁最有资格当皇帝有争议。波斯贵族一度群龙无首。后来,欧塔涅斯退出了,但剩下的六个人仍然不妥协。最后他们约定第二天早上六个人骑马在郊区集合,谁的坐骑先当皇帝。大流士让他的马夫玩了一个把戏,让他的马先哭,成为皇帝。大流士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他利用“叛军”之间缺乏联系的机会,逐一突围,终于平定了叛乱一年。
贝塞斯达的摩崖石刻记录了大流士的丰功伟绩,赞不绝口。碑文以第一人称书写,上面写着:“我,大流士,伟大的国王,万王之王,波斯之王,行省之王,希斯塔德·斯帕之子,阿尔沙玛之孙,阿赫门尼德...按照阿虎拉梅兹的说法,我是国王。”原来,在国家稳固建立后,大流士感到成功,于公元前520年9月凯旋而归。当他在米提斯的首都阿克巴塔纳(今伊朗哈马丹)附近一个叫贝西敦的小村庄游历时,他怀着一种非常英雄的心情。回忆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他深有感触,于是命人把他的丰功伟绩,尤其是镇压叛军的事迹,刻在村子附近的山崖上,为的是让后人留名。
石浮雕上的主角自然是洋洋自得的大流士。只见他倚在船头,披着披肩,威风凛凛,双目圆睁,目光远大。他的左脚踩在倒下的国王戈梅达身上,右手指向波斯人崇拜的光明和幸福之神阿虎拉梅兹。在他们身后是两个背着箭袋,手里拿着长矛的贵族。八个将军被绳子捆在脖子上,倒在大流士的脚下。这些叛军领袖被雕刻得非常短,与高大健壮的大流士形成鲜明对比。
贝斯敦悬崖上铭文(即楔形文字)的破译,也开启了人们对尘封已久的古波斯帝国的记忆,逐渐为世人呈现出一幅清晰壮观的历史画卷。
波斯帝国的建立者是居鲁士二世。公元前558年称王,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为首都的阿赫梅尼德王朝,这是波斯帝国的开端。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摧毁了米提亚人的王国,并把埃克巴塔作为第二个首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征服了埃兰,并把苏萨作为第三个首都。公元前530年,居鲁士战败阵亡,他的儿子冈比西斯继位。公元前522年,大流士继位,被称为大流士一世,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贝塞斯登碑文中关于伪巴尔迪亚(即戈莫达)的记载完全是一个精心编造的谎言,目的是为大流士一世篡位辩护。历史的真相是,冈比西斯二世登基后试图加强王权,引起了贵族们的嫉妒,使他想迅速摆脱它。冈比西斯二世在一次政变中被杀。他的哥哥巴尔迪亚继承了王位,继承了哥哥未竟的事业,继续走上了加强王权的道路,但结局同样悲惨。以大流士一世为首的阴谋集团最终发动政变,弑君者篡夺了王位。
无论如何,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趋于辉煌。一方面进行军事征服,建立庞大的帝国,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小亚细亚,北至欧洲色雷斯,南至尼罗河第一瀑布。另一方面,中国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
大流士称帝后,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树立权威。他不仅自称王中之王,而且主张君权神授,追求形式上的尊严。在宫廷里,他头戴金光闪闪的金冠,身穿绯红色的长袍,腰间系着金腰带,手中拿着金色的“权杖”,坐在金色的台阶上。他们身后站着一大群侍从和护卫,高高地举着羽扇和雨伞。大臣应该跪在地上,出现在皇帝面前。为了防止大臣的口气亵渎皇帝,要用帘子把皇帝和大臣隔开。为了保命,他组建了一支由654.38+00,000波斯人组成的卫队,称之为“无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会变,随时有预备队填补空缺。为了防止叛乱,他把全国分为五大军区,军区首长只对他负责,任何人都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波斯贵族取代地方贵族成为行省总督,军政分治,直属国王统治。他还下令修建大量驿道,其中最长的一条长达2400公里(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苏萨到以弗所),被称为“帝国之路”。沿途有100多个驿站,驿站的信使用接力的方式运送物资,速度很快。据说大流士此举是为了及时将自己喜爱的爱琴鱼送进皇宫,所以希腊人羡慕地说:“波斯王住在巴比伦,爱琴鱼入宫。”大流士还开通了尼罗河和红海之间未完工的运河,也就是现代苏伊士运河的前身。尽管有不止一条用于军事目的的驿道和运河,但它们促进了不同地方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流士还在法律上稳固了自己的统治,编纂法典,修改各地原有法律,以适应帝国统治。他登基后,固定各省贡品,统一度量衡。他下令铸造和使用重8.4克的金币“达刘珂”,正面是他的头像,背面是一个弓箭手。现在,这种钱币已经成为古代钱币收藏者眼中的珍品。他在解决中国众多民族、不同语言的问题上,并没有实行“民族沙文主义”,而是确定当时流行于西亚的阿拉姆语为国家官方语言发布诏令和公文,允许各地继续使用本地区语言处理地方事务。在文学艺术方面,帝国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贝塞斯登的碑文》和《纳克·希鲁·斯坦(N)的碑文》都是用富有韵律的诗性语言写成的文献,结构严谨,风格典雅,为古代波斯文学和后世文学树立了典范。
但波斯帝国毕竟是一个武力建立的多民族奴隶制国家,内部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冲突、民族冲突、宗教冲突频发,帝国统治危机连连。波斯在中波斯战争中战败,使波斯帝国损失惨重,曾经显赫一时的大帝国开始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帝国内部各省揭竿而起,纷纷造反,要求摆脱统治。内忧外患加剧了帝国的危机。公元前330年,波斯被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所灭。
古波斯消失了,但古代文明并没有全军覆没。因为无数的《赐铭》等刻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流传下来,因为人类有智慧。
现在的伊朗、伊拉克、阿富汗都曾经属于古波斯帝国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