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叶璇(穆林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2月20日)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继京师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是康熙[1],后人称之为康熙帝。蒙古人称恩赫阿木或阿木古浪汗(蒙古语意为“和平安宁”,是汉语单词康熙的意译)。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统治,在位61年。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当他十几岁时,他击败了鳌拜,一个强大的部长。成年后,先后打赢了三藩、郑明、准噶尔战争,驱逐了入侵的俄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了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了“多盟”代替战争,怀柔绥靖了喀尔喀则。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者,为清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创造了康乾盛世。[2]有学者尊其为“千古帝王”[3][4][5],庙号为贤者,谥号和田宏,运兵、文、武、智、慎、厚、敬、廉、德,葬于竟陵。[2]
中文名
艾辛吉奥罗·叶璇
外国名字
康熙帝;凯泽·金
另一个名字
康熙皇帝;恩赫·阿木·古浪汗
国籍
中国(清朝)
民族
满族人
出生地
北京紫禁城的任静宫
出生日期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65438+五四,0654)
死亡日期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 65438+二月二十日)
职业
皇帝
主要成就
免除税收,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统一台湾省,开放政府,设立县。
抵抗俄罗斯的侵略
击败准噶尔汗国
代表作品
《皇德经讲义序》、《四书序》、《院训》等。
筹划指导委员会
康熙
皇帝的谥号
三祖
坟墓
叮当响的
前任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继任者
雍正帝(雍正帝)
时间到位
1661年—17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