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解放路革命历史探源

过去的解放路、骑楼和四牌楼

解放路这条路在明清时期一直是广州城的南北主干道,南段叫小市街。中段叫四牌楼;四牌楼内街也有许多书院(由于靠近南海县的龚雪)。北段的盘福路以南叫大北直街,盘福路以北是外巷。1930扩建为道路,分别称为中南、中、北路,道路宽度16米。1954更名为解放南、中、北路,纪念广州解放。

广东南部天气炎热,广州人有喝凉茶的习惯。解放时,在与惠福东的拐角处有一家凉茶店,取名“三虎堂”,以三虎为商标。凉茶店对面的马路拐角处是“一楼”茶馆,正门立着两根龙柱。两边的铺面相对,形成了风水上的“龙虎相争”,然后茶馆就垮了(也就是倒闭了)。传闻三虎战胜双龙。从此,“三虎堂”也名声大振。

历史名城广州有着独特的岭南文化。说到岭南建筑,不得不提现在依然常见的骑楼式老房子,这是羊城的一大特色,也是岭南建筑的一朵奇葩。

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骑楼,是从南阳传到岭南的。是一种建在路两边的住户,一楼有铺位和人行道,二楼以上的空间用来跨楼。南方天气多雨,夏天阳光猛烈。这种骑楼可以遮风挡雨,晴天可以避晒,方便行人和商家。真是一举两得。在上下九路、北京路、人民路等广州老城区的主要商业街上,街机依然可见。

以前的解放路两旁大多是两三层的老骑楼。作者曾经住在这个地区。这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的房子,前楼三层。房子的正面墙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装饰图案,中西合璧。屋顶花园的山墙上镶嵌着一面直径30多厘米的圆形风水镜,正对着龚雪街(龚雪街在解放中路以西,西接米市路,故名。)据说可以辟邪。房子的后半部分是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是老房子,面窄,入口深。铺面是“广昌酱园”,已经不存在的老四牌楼就立在房子旁边。

金石牌楼最初建于解放中路,俗称“四牌楼”。其中一座“夷丑进士”牌楼,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李思爵、罗、吴、、岑智宝、、高魁等七位广东进士而建。上世纪40年代,广州市政府要拓宽道路,把路上的牌楼搬到景区。岭南大学搬“丑书生”牌坊。乌格兰堂(现称“大钟楼”)西侧,文革期间牌楼被毁,后岭南大学校友会捐款70多万元重建。修复后的牌楼高10.37米。宽9米,基本恢复了三室四柱五楼的原貌。

如今,这座古老、现代、美丽的花城变得越来越美丽,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道路越来越宽,但车和人也越来越多。解放路扩建了道路,骑楼式的房子不复存在。在原来的住处还建了一座奚仲大楼。1995拓宽40米的解放路,成为广州南北交通枢纽繁忙的主干道。也是一条二手电器、鲜花、鞋子的商业街。城市里的老街老店会悄然消失。我不禁想起朱莉《同样的月光》里的一句歌词:当青蛙呱呱,蝉鸣成为回忆,当我的家乡变得如此拥挤。高楼林立,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夜空染得那么俗气。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在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童年的仲夏夜,柔和路灯下的街道,木屐不时敲打麻石板的清脆声音,夹杂着悠扬的粤语音乐和电子管收音机传来的粤语音乐,让这里充满了老岭南城市特有的街巷风情和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