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B没说羊的事。有哪些关于羊的有趣传说?
早期人类的一种牲畜。
在动物界,绵羊属于哺乳动物、偶蹄目、牛科和绵羊。绵羊动物包括绵羊、山羊、野羊、岩羊等属,每个属又包括若干个种,成员众多,构成复杂。他们大多生活在草原和山区,适应相对干燥的地理环境。现在人工养殖的绵羊和山羊已经成为绵羊家族的主体,野羊的比例很小,但都起源于本土的野羊。
约10000年前,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经济社会领域逐渐发生深刻而显著的变化。其中,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可以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变革,是人类生产食物并逐渐掌握自己命运的开始。在畜牧业的发展中,羊的驯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绵羊的驯化发生在八九千年前的亚洲中西部。考古学家在约12000年前的伊拉克和约旦的古遗址中,出土了与羊和人遗弃的羊骨碎片有关的洞穴壁画。从埃尔茨洞和伯特洞发掘的羊骨遗迹来看,公元前7000年左右,人们就开始驯化羊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陶器上,有公元前4000年驯化的羊的图像。在巴格达出土的陶罐上,有一幅公元前3500年人们养羊的图画。
在驯化之前,羊擅长奔跑和打斗,一度引起人类的恐惧甚至崇拜;驯养的绵羊性情温顺,山羊勇敢、活泼、敏捷、机智,深受人们喜爱。除了用作食物,它们还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而多样的影响。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人们制作了许多与羊有关的陶器、护身符、印章和雕塑,以表达对羊的敬畏和热爱。尤其是古埃及和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化的国玺,雕刻着庄严的公羊头像,可见其地位之高。在中国,从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开始,羊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住所附近;陶阳发现于裴李岗、河姆渡等遗址。到公元前2000年龙山文化时,羊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家畜之一。
超自然神的媒介
在夏商周时期,羊除了作为食物外,还被广泛用于祭祀和占卜。在二里头、洛阳、二里岗、郑州、殷墟、安阳等地,都发现了祭祀用的羊骨。尤其是在使用“泰牢”(牛、羊、猪)、“绍牢”(羊、猪)等高规格祭祀仪式中,羊是必不可少的祭品。在占卜活动中,具有通灵功能的龟甲和牛、羊的肩胛骨被用作占卜工具。首先对羊的肩胛骨进行修整,然后进行钻孔和烧制。通过观察骨头表面的裂痕,可以感知到未来的吉凶。汉字“不”实际上来源于甲骨文裂缝的形状。最后,神职人员把贾巴的过程和事件的发展刻在羊骨上作为记录。正是因为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让我们对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细致的了解。
由于羊在祭祀和占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商周时期的许多礼器上都装饰有羊的形象。其中不仅有单纯的羊,还有结合了角等典型特征和其他动物的其他局部特征的动物脸图像。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美化和装饰,更是媒体乃至神灵的化身。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州出土的青铜兽爪面上,大爪头部卷曲,眼睛呈大臣状,表现出典型的绵羊特征。安阳殷墟木浩墓出土的玉羊头,由温润洁白的玉石雕刻而成,表现了羊的温顺、善良和可爱。日本藤田美术馆收藏的商代晚期凤纹羊是一件罕见的立体青铜羊像。这个物体的形状像一只羊,背上有龙和鸟,身体两侧有凤鸟纹。复杂的装饰和精致的造型使它看起来华丽、庄重、有力。
最著名的以羊为装饰主题的青铜礼器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四羊方像。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高大雄伟,造型奇特。它的肩膀、腹部和脚被装饰成头朝外的绵羊形状。四只羊生活在一个角落里,增加了整个乐器的动感魅力,但同时又庄重典雅。在商代的祭祀活动中,方尊被灌以酒浆祭祀神灵。方尊的动物形象,包括羊,是人神沟通的媒介,传达人对神的诉求。泗阳方尊实现了青铜礼器功能与形制的完美结合,是商代最珍贵的文物之一。
在远古先民的观念中,羊不仅能与神灵交流,还能洞察是非,分辨善恶,甚至代表神灵惩罚恶人。《墨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齐庄王有两位朝臣,分别叫和钟。他们因为一场官司,互相起诉,三年都得不到结果。齐王不忍滥杀无辜,也不愿对罪犯掉以轻心,就下令让他们在神龛前立下誓言,交由诸神决定。他们割下一只羊的脖子,在神龛前洒上羊血,然后分别在神龛前宣读诉状。看完王立国,羊没有反应;读到一半,死羊跳起来,用角碰了仲礼一下。真相大白了——罪犯是钟,于是他被处死了。这个超自然的故事代表了人们对羊的崇拜。
好运的化身。
东周以后,文明社会不断演进,人们对神灵的迷信不断减少,羊在祭祀活动中的地位也有所弱化。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饮食、衣着等方面对羊的需求大大增加,人与羊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关于羊的文化意蕴也越来越丰富。
至少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羊肉就成为人们餐桌上喜爱的美味。起初,品尝这种美味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吃羊肉甚至改变了两场战争的局面。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在四年,郑伐宋。宋国大将华远率军抵抗。战前,华远为了鼓舞士气,杀羊犒劳士兵,但是他的马车夫却因为没有得到羊汤(一种带汁的羊肉)而叫苦不迭。两军交战时,车夫赶着华远的战车直撞郑军,导致大败,华远被生擒。
这不是唯一一碗羊肉汤造成的悲剧。《战国策》中记载,战国时期的一天,国君孙中山设宴款待群臣。司马子参加了会议,却没有喝到美味的羊肉汤。于是,司马子一怒之下逃走,投奔中山的死敌楚国,劝说楚王讨伐中山。后来孙中山去世,孙中山流离失所,不禁感叹:“给别人的不是多少,而是是否合适;伤害别人的不是深度,而是是否伤害了他们的内心。所以我才因为一碗羊肉汤分配不均而倾家荡产!”
汉晋时期,羊的形象广泛见于陶器、玉器、瓷器、画像砖等日常用品和随葬品中,与羊有关的文物如陶羊、玉羊、羊画像砖、陶羊圈、瓷羊烛台、瓷羊雕像等不计其数。这时,人们常用汉字中的“羊”、“吉祥”二字,“吉祥羊”就是“吉祥”的意思。许多器皿上都刻有“羊”、“吉祥羊”或羊的形象,以祈求好运。山东济南一座汉墓前室门楣上刻有四幅羊头图。在江苏省郫县彭城的向妙玉墓中,发现了一幅刻有“福德羊”字样的羊画像。羊身强壮,两角盘绕,背上有一只鸟,右边有一片森林,明确表达了祈求好运的主题。1976江苏镇江出土一件东晋青瓷羊烛台。这只瓷羊形体圆润丰满,四条腿内收,头颈微抬,眼睛明亮,使羊的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唐宋以后,随着中国画的迅速发展,一些画家试图将羊融入绘画中,留下了许多与羊有关的经典画作。唐代颜的《功图》和的《蛮夷功图》都可以看到洋人牵羊进贡的场面。南宋张仲忠《四羊图》表现的是四只山羊嬉戏打闹的场面,趣味盎然,生动有趣。此外,根据“三”的概念,许多画家创作了以“三阳”为主体的绘画来象征吉祥。明代朱瞻基的《三杨开泰图》和清代郎士宁的《开泰图》是他的代表作。
有趣的古代羊车
随着羊文化的深入和传播,一些贵族甚至把羊作为宠物来驱赶。安阳殷墟和山西晋侯墓地都曾出土过小型畜力车,其高度明显不适合骑马。也许它们是最早的羊车或鹿车。汉昭帝平陵三世曾从墓葬坑中出土了一辆四羊赶车,这真是一辆实用的羊车。晋书?据《后妃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燕的后宫有许多嫔妃,她们经常为去哪里睡觉而头疼。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坐上羊车,让它绕着后宫走一圈,在那里停下来,它就在那里摆筵席,睡觉。后来后宫嫔妃为了争宠,就命人拿竹叶插在门口,在地上撒盐水(羊喜欢舔盐),来吸引晋武帝乘坐的羊车。无独有偶,据《南史?据《后妃传》记载,宋文帝和刘义隆曾经赶着羊车穿过后宫。
此外,汉代画像石中也有赶羊的图像。看来,习惯乘坐马车的皇帝和贵族们,可能确实会突发奇想,偶尔乘坐羊车。
千百年来,羊和中华民族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相辅相成,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且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如今,每当提到羊,人们不仅会想到善良、温顺、纯洁、谦虚等一系列美好的精神品质,还会想到伟大的祖先留下的一系列精美华丽的文物,这是中国羊文化的精髓。
(作者:翟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