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的历史沿革
汉初为涪陵郡。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在凉州巴县设涪陵郡。元丰五年(前106),凉州改益州,属益州刺史部。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涪陵县分为涪陵、永宁、丹兴、韩佳四县。丹兴县位于本市东街的南海市居委会(原名楠木坪)。
三国沿袭了丹兴郡的名称。蜀汉颜夕十二年(249),涪陵人徐驹杀了一个都尉,后主派大将邓骘征讨,徐驹死了。后来,成千上万的人搬到了成都,包括徐,林,谢和范。
西晋咸宁六年(公元280年),实行州县三级制。涪陵县由涪陵、韩嘉、夏寒、韩平四县组成,由丹兴推进,废弃,其土地进入涪陵、夏寒两县。西晋广西元年(306年),今尤、修、钱、彭等地已无蛮寮居住,宋、齐、梁、魏、周等地已居住250余年。
南北朝时期,保定四年,北周武帝(564年),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和加入中原王朝,在彭水设立丰州。
隋朝,文帝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以及永州。杨迪大业三年(607年),费勇府和石城县隶属巴东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乾州,其县迁而不设慈城。后改为乾州县,辖彭水县、洪都县、水漾县、永宁县、石城县。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政府迁回楠木坪。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称黔江,属乾安郡(乾州)。
五代十国时期,潜江属于前州。晚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属蜀,贵州属之。
南宋李宗绍定元年(1228),乾州升为邵青府,黔江县隶属邵青府。
元初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于震于10称帝,黔江县为其疆域。
明朝太祖洪武五年(1372),蓝宝石征贵州,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一年(1378),蓝玉再次征调贵州,驻扎1216官兵,在黔江设立千户。洪武十四年(1381),迁都黔江县。黔江守重庆卫,属四川都司,迁都千户,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改为前彭营,潜江守千户,镇守潜江、彭水等郡,还辖酉阳、石页、平茶、伊美土司。雍正四年(1726),黔江县改为黔江厅。雍正十二年(1734),彭水县升为彭倩直隶厅。雍正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为溪后,设在酉阳直隶府,彭倩直隶厅被废,后设在黔江县,隶属酉阳直隶府。宣彤三年(1911年)165438+10月13天,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
民国成立后,取消府、州、厅,潜江直属省。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柳巷防区。民国24年(1935),隶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署(酉阳署)。民国34年(1945),5438+00年6月,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成立,公署驻黔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0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1949+065438,属川东行政区管辖。1950 65438+10月23日,设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潜江三县。1952年9月,酉阳区并入涪陵区,黔江随后归属涪陵区。1983 11、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设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月1988,18国务院批准设立四川省黔江区,辖石柱县、彭水县、黔江县、酉阳县、秀山县。1998,搬迁至重庆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重庆黔江开发区、黔江自治县撤销,设立重庆黔江区,行政厅(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