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

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是英国。

世界天文学的发展:

公元前3100年,古代英国人建造的巨石阵可以准确地了解太阳和月亮的12方向,并观察和计算不同季节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盛衰。

古埃及人在4700年前建造了金字塔,部分是为了观察太阳和其他天体。

公元前14世纪,中国殷代的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中就有日月食的规律记录,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日珥。

公元前12世纪,中国用殷末周初的二十八宿来划分天界。

公元前11世纪,据说中国周朝建立了一个景观观察平台,这是第一个确定黄和池之间的交叉角度。

中国的《诗经·潇雅》记载了世界上最早可靠的日食(公元前776年)。

从公元前722年到清朝末年,中国用干树枝记录一天,从未间断。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记录一天的方法。

约公元前700年,中国甲骨文中已有彗星观测的记载(出土于河南安阳)。

公元前7世纪,中国用土规测量冬季至日和夏季至日,划分四季。

公元前687年,中国记录了最早的天琴座流星群。

公元前611年,中国有最早的彗星记录。

公元前七世纪,巴比伦人发现了日食周期的沙罗周期。

公元前6世纪,中国以19年七闰月的方法使农历与阳历相协调。

公元前585年,古希腊的泰勒斯进行了第一次预言的日全食。

公元前440年,古希腊人默冬发现月相在阳历的同一天循环,周期为19。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欧多克索斯提出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围绕地球同心运行的观点。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巴门尼德和德谟克利特论证了地球是球形的,认为晨星和昏星是同一个金星。有人指出,银河系是由许多致密的恒星组成的。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人阿纳萨古拉提出了月食的成因,认为月亮明亮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

大约在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中国的甘德和石申编纂了第一部目录,后来被称为“石干目录”。

大约在公元前350年,战国时期,人们认识到日月食是天体之间相互遮掩的现象(中国沈诗)。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天论》出版,提出了地心说。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人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宇宙中原子旋转的理论,认为宇宙是由无数旋转的、看不见的、不可分的原子在一个虚无的空间中组成的。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厄拉多塞首先利用天文观测来计算地球的大小。

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首先计算出太阳和月亮之间的距离与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大小之比,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观点。

公元前二世纪,司马迁等人完成了西汉《史记》,天官书是第一部详细记录天象的书。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的希帕克编制了第一份日月运行表和西方第一份星表;发现了岁差,将恒星的亮度分为六个星等。

公元前二世纪,中国汉朝采用二十四节气进行农耕。

公元前134年,中国汉代的《汉书·天文志》第一次详细记录了一颗新星。

公元前104年,汉朝编造了《太初历》,里面有节气、新月、月蚀和五星的确切会合期。这是中国历法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但其准确性较差(中国罗和邓)。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在西汉发明了浑天仪,用来测量天体的赤道坐标。

公元前46年,罗马颁布了儒略历(旧历)。

根据《汉书》五行的记载,公元前28年,中国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扩展数据:

天文学的研究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人类的自然观有很大的影响。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等天体和现象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人们观测天体,记录天象,那么天文学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了。

天文学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和欧洲的巨石阵是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哥白尼的日心说曾经把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康德和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理论,打开了18世纪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

牛顿力学的出现,核能的发现等对人类文明有重要作用的事件,都与天文研究密切相关。目前,对高能天体物理、致密星和宇宙演化的研究可以极大地促进现代科学的发展。

研究太阳和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和人造卫星,在航空航天、大地测量、通信和导航方面有许多应用。天文学起源于古代人类对季节的获取和占卜活动。

天文学遵循观察-理论-观测的发展路径,不断将人们的视野延伸到宇宙新的深度。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太阳系发展到整个宇宙。

现在天文学按照研究方法的分类,已经形成了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三个分支。按照观测方法分类,形成了光学天文、射电天文、空间天文几个子学科。

百度百科-天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