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药品安全事件?
汞和汞化合物在国外作为药物使用已超过1000年。
在* * *国家,很多人用含汞药膏治疗慢性皮肤病、麻风病、斑疹伤寒等。
哥伦布远航归来后,梅毒在欧洲盛行,水银成为治疗梅毒的唯一有效药物。
在英联邦,汞和汞化合物不仅包含在婴儿牙粉和尿布冲洗粉中,甘汞(氯化亚汞)也被广泛用作儿童的泻药和驱虫剂。
1890之后,很多人,尤其是孩子,出现了肢痛症,20个左右的患者1死亡。
后来经过长期调查,确认汞和汞化合物是这些患者肢端疼痛的原因。
在1939-1948之间,仅英格兰和威尔士就有585名儿童死亡。
2.非那西丁引起了严重的肾脏损伤。
在国外,非那西丁曾是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
1953之后,很多欧洲国家,尤其是瑞士,然后是西德、捷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突然发现肾病患者大量增加。
多动证实这种增加主要是由于服用非那西丁引起的。
欧洲报告了2000例,美国报告了100例,加拿大报告了45例。数百人死于慢性肾衰竭。
自从有关国家采取紧急措施限制销售含有非那西丁的药物后,这种肾脏的患者数量明显下降。
然而,也有证据表明,一些患者甚至在停药8年后仍可能死于肾衰竭。
3.氨基比林导致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
氨基比林合成于1893,最早于1897在欧洲上市。
20世纪20年代后,发现服用这种药的患者出现口腔炎症、发热、咽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期间,在外周血中发现白细胞减少,尤其是粒细胞减少。
研究证明,氨基比林可引起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导致各种感染。
到1934,仅在美国就有1981人死于这种疾病。
到1938,美国将该药从法定药品目录中删除,1940后,美国的疾病明显减少。
丹麦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禁止使用氨基比林,到1951-1957,未发现服用本品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4.二硝基酚和三苯基乙醇导致白内障。
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巴西和其他国家的许多人使用二硝基酚作为减肥药。
20年后,这些国家发现了大量的白内障患者,并被证明是由于二硝基酚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
服用该药人数超过654.38+0万,白内障发病率约为654.38+0%。有些人甚至在停药一年后出现白内障。
三苯基乙醇是一种降胆固醇药物,于20世纪50年代末上市。很快发现它能引起脱发、皮肤干燥、男性肿大、阳痿、视力下降和白内障。
美国有几十万人服用过这种药,导致大约一千例白内障。
5.磺胺会导致严重的肾脏损伤。
1937年秋,美国田纳西州马森格尔制药厂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用二甘醇代替酒精生产一种治疗传染病的磺胺酏剂。
到今年9月-10,美国南部一些地方发现大量肾衰竭病例。
调查证明,这种情况与该公司生产的磺胺有关。共发现358例,死亡107人。
6.二乙基二磺酸锡引起的中毒性脑炎
1954年,法国巴黎附近一个小镇的药剂师制造并销售了一种含有二碘二乙基锡的制剂,用于治疗传染病,导致270人中毒,出现头痛、呕吐、痉挛、虚脱、视力下降等中毒性脑炎症状,110人死亡。
7.氯碘喹与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变
氯碘喹在1933被列为抗阿米巴原虫药物,发现它可以预防和治疗旅行者的腹泻,因此在许多国家迅速流行起来。
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医生发现许多人患有亚急性视神经炎(简称SMON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双脚麻木、刺痛、虚弱、瘫痪和失明。
1967日本厚生省拨款成立专门委员会,对发病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年后,氯碘喹与SMON病之间的因果关系被发现。
在日本,有11,000人因为吃了这种药患上了这种病,几百人死亡。因为这件事,相关企业一共支付了1.1.95亿日元。
8.孕酮与妇女和婴儿外生殖器官的男性畸形
黄体酮如黄体酮,是治疗习惯性流产等妇科疾病的常用药物。
1950,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医生发现,很多女宝宝的外部生殖和男性气质异常。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情况与孕期服用黄体酮有关。
美国大约有600名女婴有这种畸形。
化学合成的黄体酮在分子结构上与雄激素相似,经多次动物实验证明,可引起动物雌性后代出现雄性生殖器。
9.己烯雌酚与青少年癌症
己烯雌酚也广泛用于治疗先兆流产。
在1966-1969期间,美国波士顿妇科医院的医生发现,在短时间内有8名十几岁的女孩患上了* * *癌,大大超过了自然情况下这些疾病在青春期人群中的发病率。
通过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这些病例的发生与母亲孕期服用己烯雌酚有因果关系,其相对危险度大于132倍。
其他医院也陆续上报。高达1972,各地报告8-25岁* * *癌症患者91例,其中母亲孕期服用己烯雌酚49例。
10.沙利度胺和海多豹肢体畸形
沙利度胺(沙利度胺)最早于1956在西德上市。
因可用于治疗妊娠反应,在欧洲、亚洲、澳洲、北美(不含美国)、拉丁美洲的17个国家迅速流行。
1961 10年6月,三位德国医生在西德妇科医生会议上报告了一些儿童海豹肢体畸形的病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后来,其他地方的报道接踵而至。许多新生婴儿的上下肢极短,甚至没有胳膊和腿,他们的手和脚直接与身体相连。
经过长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这种“海豹肢畸形”与患者母亲孕期服用反应停有关。
调查发现,这种药物在几个国家导致了超过65,438+0,000例畸形,仅在西德就有6,000到8,000例。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沙利度胺事件危害巨大,但在当时的美国、瑞士和东德,由于进口药品审批严格,基本没有受到此次事件的影响。
11.苯丙醇胺与中风
苯丙醇胺(PPA)是麻黄碱的衍生物。可通过收缩粘膜血管,缓解或消除因感冒引起的鼻粘膜充血、肿胀而引起的鼻塞,与对乙酰氨基酚、镇咳药右美沙芬混合,形成复方制剂,超过10常用抗感冒药,如康泰、康德、感冒灵胶囊等。
20世纪70年代,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发现部分中青年女性颅内出血可能与PPA有关,80年代类似报告有30余例。
1992期间,FDA建议耶鲁大学医学院组织药物流行病学、内科和神经病学方面的专家组成研究小组,对PPA与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进行流行病学研究。
结果显示,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与发病前3天服用PPA密切相关,与服用含PPA的减肥药相关性极高。
因此,FDA于2000年6月6日决定取消所有含有PPA的制剂。
由于人们理解和掌握自然科学的知识需要很长的时间,加上一些药物在严格的管理中被忽视,20世纪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非常痛苦的“药物伤害”,导致两万多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无数人致残。
20世纪末,国际上已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作为一种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和控制,即药物流行病学。
药源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传染病之后的第四类疾病。
对主要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综述旨在警示人们开药必须安全有效。
要加强新药审批,加强药品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制度,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流行。
药物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医务工作者和相关机构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