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历史上的洪水
2、天然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防洪方案:退田还湖。
3.强降水集中防洪方案:修建更多的分蓄洪工程。
此外,针对其他情况,还可以:大力宣传,使人们树立保护长江的意识;加快保护长江的立法工作。
一、洪水和洪水灾害的含义和分类,以及本地区洪水的主要类型。
洪水是一种自然水文现象,是指河流水量急剧增加,水位急剧上升。洪水的形成往往受到气候、下垫面和人类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按地域可分为江河洪水、潮汐洪水、湖泊洪水;按成因可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冰川洪水、冰凌洪水、雨雪混合洪水、溃坝洪水六种类型。当洪水威胁人类安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造成损失时,就形成了洪水灾害。
这个地区主要是暴雨洪水,一般是强降雨造成的。按暴雨成因可分为雷暴洪水(也称突发性暴雨洪水)、台风暴雨洪水和锋面暴雨洪水。此外,溃坝洪水、山洪、泥石流多由暴雨引发。
二、山洪的成因与气象因素
与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山洪的致灾因素具有自然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属性,具体表现为其形成和发展主要受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地形地质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影响。
影响山洪的气象因素:(1)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直接影响着大陆夏季的降雨量。长期、高强度、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往往发生在稳定和不活跃的副热带高压的西北边缘。1999瓯海发生“9.4”洪水,是副热带高压强、稳定、运动少的结果。(2)锋雨。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暖空气相遇,形成高温高湿低密度的带状,被冷空气抬升到高空,形成锋面降雨。(3)剪切线效应。高空风中风向不连续的线称为切变线(如西南风与东南风之间,或南风与北风之间)。切变线附近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容易出现强降雨,暴雨区大部分分布在切变线附近。(4)漩涡。在高空天气图上气压低于其周围的涡旋称为涡旋。影响我国的低涡往往被西风带的延伸槽切断,或者气流经过特定地形后产生。按区域分为华北涡旋。(5)气旋。气旋是指地面压力低于周围的区域,即低压。在气旋中心,由于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常出现暴雨或大暴雨。(6)台风。台风是暴雨洪水的主要成因之一。“台风”是在西太平洋热带海洋上生成的直径数百公里的暖涡。世界气象组织规定,当涡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小于8级(即风速为13.9 m2/s ~ 17.1 m2/s)时,称为“热带低压”。当风力达到8 ~ 9级(即风速为17.2m2/s ~ 24.4m2/s)时,称为“热带风暴”;当风力达到10 ~10(即风速为24.5 m2/s ~ 32.6 m2/s)时,称为“强热带风暴”;当中心风力达到12(风速在32.7m2/s以上)时,称为“台风”。当台风登陆时,风和雨都很大。如果深入内陆,与中纬度的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就会发生大暴雨过程,造成灾害性的暴雨、洪水和山洪。
三。山洪频发的原因及特点
山洪的频繁发生与气候和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中国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冬季吹北风,空气干燥;夏天南风吹,空气潮湿,雨季多发生在这个时期。一般来说,山洪频发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原因有三。(1)降雨时间集中,强度大。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控制,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潮湿高温期,多以台风和暴雨形式出现。6 ~ 9月降雨量占正常年降水量的60%~80%,往往集中在几次暴雨过程中。(2)季风雨带的季节性位移导致降雨区的周期性稳定。夏季季风从五月开始,从南向北推进。对应的雨季有三个,分别是华南雨季(南方省份4-6月)、江淮梅雨雨季(长江中下游6-7月中旬)、东北雨季(北方和东北省份7-8月中旬)。此时,季风达到最强。9月以后,季风减弱南撤,雨带逐渐南撤。10个月后,季风退出中国大陆,雨季结束。其次,夏秋季频繁的台风活动也是山洪形成的主要原因。台风在沿海登陆后,一般在300N~350N左右转向北上,风速逐渐减缓,形成低压。如果与北方冷空气结合,可能形成大范围的暴雨、洪水和山洪。另外,广大干部群众防灾意识不强。采矿、采石、筑路、挖渠等大型活动影响山体稳定性,开发项目建设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也是引发山洪的主要原因。
山洪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强,难以预测;二是凶猛、快速、破坏性强;第三,季节性强,频率高;四是区域明显,易发;五是范围集中,灾后恢复难度大。
四、山洪灾害预防措施
(一)要科学预测,及时预报。
今年,山洪暴发了。5月31日至6月1日,湖南、贵州、黑龙江出现暴雨山洪,损失严重。山洪突发,防不胜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研究山洪特点和规律,科学合理规划防御对策、预案和应急预案,科学防御突发性自然灾害。雨季来临前,水利、气象、水文等部门要加强与国土资源等部门的配合,做好雨情水情预报,及时做好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紧急情况下,尽快通知各企事业单位和群众,有险情苗头时提前转移群众,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减少山洪损失。
(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灾常识。
预防山洪更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山洪常识和知识的普及力度,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做好,真正普及到每一个村、每一个村民。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让群众用科学实用的防洪知识避灾抢险,才是最好的办法。群众有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山洪成因,了解山洪特点,会增强警惕性。在突发洪水的情况下,村庄应明确疏散路线等一系列自救工作。
(3)加强执法管理,规范项目建设。
首先要规范山区建设,避免采矿、采石、筑路、挖渠等活动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此外,要加强山区城镇和居民点的建设管理,避免在山洪易发区、沿河(溪)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建房,切实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和完善预警系统。
首先要落实防灾检查员,利用山塘水库检查员的人力资源,加强对他们的山洪相关常识和预警报知识的培训,为他们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让他们具备一定的防灾知识,有工具及时沟通。其次,检查人员发现突发短时暴雨和山洪时,应立即向当地(或上级)政府、其防汛抗旱指挥部和下游群众报告。接到报警后,当地(或上级)政府及其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会商,及时启动预警预报系统和防灾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应急措施。从而掌握紧急疏散的主动权,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5)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山洪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对在建项目的监管。如果在建项目不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只有加强监督,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恢复山区受损植被,提高山区雨水涵养能力,减缓降雨后地表径流速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尽最大努力减少山洪灾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