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壁画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墓室分为三间主室和三间耳室,总长约20米。
墓壁、墓顶、甬道两侧壁画50余幅,题名250余个。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中标题最多的汉代壁画。
这些壁画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时期中国北方多民族聚居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
从壁画的内容和标题可知,墓主人是东汉派往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官员——一位与桀一起保护乌桓的校尉。
壁画内容反映了死者的仕途经历和升官时的车马行旅图;有死者生前官职所在城市、房屋的官方地图;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宴饮、舞蹈、百戏的描写;有反映东汉社会生产活动的场景,如农耕、庄园、牧马、牧牛等。有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比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型、长相,还有一些圣贤、忠臣、孝子、烈士的吉祥图片和故事。
和林格尔,古称“乐骋”,隶属于西汉著名的定襄县。
古城遗址位于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部,地处呼和浩特平原南缘,平原进山的山谷一片湍急,是阴山穿过山西北部的通道。
东汉末年,鲜卑族拓跋部始祖拓跋力维率二十万大军南下阴山,进入乐骋城,改称“乐圣”。
140年后,拓跋终于从乐圣迁都陕西,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进入中原建立正统王朝的少数民族。
乐圣作为北魏的北都,延续了近150年。
在新店子乡,还有一座东汉末年的古墓,以其宏伟的壁画而闻名。
古墓的主人是掌管北方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军政长官——校尉胡乌桓。
东汉壁画比西汉壁画更贴近生活,所以我们走进阴森的砖墓,去了解这位远居塞外的汉代权贵死前发生了什么。
大量精美的汉代壁画布满了墓室的墙壁、屋顶和甬道两侧,让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墓主从“养孝”到“守节”、“护乌桓队长”的全部官方经历;有范阳、宁城、离石、武城等县市。有府衙、幕府、坞墙、庄园、城门、亭台等建筑;有旅行、礼仪仪式、宴会、迎宾、百戏、厨房等生活画面;有农耕、放牧、养蚕、渔猎等劳动场景...中室还挂有反映墓主人思想和精神生活的绘画,如古代圣贤、烈士英雄、神话传说等西汉以来的传统壁画。
整组壁画就像一本丰富华丽的回忆录,描述了墓主生前的所见所闻所感,留给后人去细细品味和深思。
乐舞戏是汉代最好的壁画之一。
图为墓主和宾客边饮酒边看乐舞杂耍。
表演场地的中央是一个鼓楼,两边各有一名鼓手,左边是一个乐队。
大理石的表演者很容易同时扔出五个小球;剑客在跳跃,把剑抛向空中;车轮舞者站在鼓上,将车轮抛向空中;酒鬼倒立在四个重叠的箱子上。
儿童技巧是最惊险的节目。一人仰面躺在地上,手里拿着樟木,在樟树头放一根横木,中间骑一人,横木两边各一人,做一个倒弓。
画面上方,一男一女拿着丝带在跳舞。
表演者赤膊上阵,扎成发髻,肩上系着红带,动作优雅矫健。
列举了“舞、乐、戏”的构成,体现了中国早期绘画的理念。
以鼓为中心安排人物的构图位置,将观者置于上角,其余大面积描写场里的杂耍者,只描写其意不雕。
画面色彩明亮,以红色为主,黑色和棕色相间,透露出天真单纯的气质,表现了作者天真的艺术思维和娴熟的绘画技巧。
《汉使持假期护乌桓校尉行图》最突出的特点是墓前壁画的行图。六个官位的出行场景既独立又连续,从而将几百人骑行和几十个专车司机的内容统一在一个宏大的画面中。
图中100多匹马动感十足,栩栩如生,各有神韵。他们轻骑,而马匹由于马具的负担而骑得很稳,而马匹骑得很整齐,而狩猎场里的马儿则跳跃驰骋。
画面内容排列清晰,密密麻麻,条理分明。虽然人多拥挤,但并不显得凌乱,反而给人一种宏伟壮观的印象。
《过居庸关》描绘了墓主人经过居庸关去草原的场景。用山谷中的桥来表现居庸关,线条简洁、准确、富有想象力,成就了这幅宏大而富有表现力的画。
古墓中100多平方米的壁画显示了1800年前汉代画家令人钦佩的艺术才华。
他们有很高的构图技巧,他们的绘画风格是古拙,简单而粗糙,写实而写意。
人物的身份、姿态、表情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马的外形强健有力,尤其是头、颈、蹄,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弹性和一种声音的踢击。
而其瞬间、动态的表现尤为娴熟,从而为整组壁画营造出热烈、紧张的氛围。
壁画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简洁的形式,充分凸显了汉代艺术“深沉豪迈”的时代风格。
走出黑暗的坟墓,心犹未尽,一幅幅丰富生动的塞外风俗画还留在脑海里,等着回去的路上慢慢品味。
回头一看,太阳像灰尘一样倾泻在坟墓的出口。
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流连忘返,蒙古呼和浩特,这里依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家园,这里的文化和风景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