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厦铁路的背景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陈嘉庚作为一位来自福建的爱国侨领,向大会提出了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后来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但得到了毛泽东的指示:“此事虽一时不能顾及,但福建筑路之正确意见,应予完全支持。”1951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解决福建进出省的问题。为了福建的发展和战备,中央政府决定投资5亿元建设福建铁路。陈嘉庚听到这个消息时非常激动,他去他的家乡视察路线。
不久,铁道部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开始勘察设计福建的铁路建设,然后提出三个选线方案,提交福建讨论。省委认为,建设铁路要从长远考虑,当然也要以国防为主,但一定要结合福建的经济情况。经过三个方案比较,认为东线方案(鹰潭经邵武、南平、永安、漳州至厦门)最佳。原因除了军事意义和政治影响,还有东线里程比西线和中线短,工程造价更低。而且东线吸引的人口最多,货运量大,方便与浙赣线衔接,货源方向更合理,便于闽西北森林资源开发,还可以沟通福建。后来,省委征求陈嘉庚的意见,陈嘉庚同意了“东方计划”。最后,中央批准了“东线计划”,起于鹰潭,止于厦门,预算投资55323万元。决定修建鹰厦铁路具有特殊的政治和军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