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藏寺纪念碑的历史地位
龙藏寺碑是隋代的重要碑。河北正定龙兴寺大悲亭东侧。开福总督张参军,写了一篇文章,却没有写戴恩的名字。但是,有些作家和书都是张的。
纪念碑高3.15m,宽0.90m,厚0.29m。碑文楷书30行50字,1500余字。纪念碑是一只乌龟。牌匾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独特,雕刻精细,具有隋唐盘龙的古朴风格。楷书“衡州刺史鄂公劝为国建龙藏寺碑”碑文为15字。碑左侧有衡州郡县的称号和名称,分5节30行,行数不等,也是楷书。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记载,“龙藏寺碑合阴,张撰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龙兴寺。”
该碑是湖北公爵王孝贤,隋衡州郡刺史,奉命劝说郡内万余人修建龙藏寺所铸。它不仅高大庄严,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是第一,没有北魏那种冷峻节俭的风格,也没有唐碑官意的完全丧失。它不仅字体结构简洁,而且给人以深刻的古拙感,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是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书法演变有重大影响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中国的石刻萌芽于商代,碑刻名称见于东周,而刻有铭文的碑刻最早见于西汉末年。到了东汉桓帝、灵帝时期,建墓种树蔚然成风。就碑刻书法艺术而言,中国碑刻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汉碑、渭碑、唐碑。汉碑古色古香,渭北雄伟壮丽,唐碑秀丽典雅。隋碑是从魏碑到唐碑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就是反映这种变化的代表作。其字体结构简洁方正。虽是楷书,但仍有隶书之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关于此碑,杨守敬《平碑记》说:“此碑若细玩,似永兴(余士南),似豫(褚遂良),又不像欧阳询。”
龙藏寺碑楷书,又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于隋朝黄凯六年(公元586年)。它不仅记载了龙兴寺的创建,而且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隋代石刻中的精品。素有“隋碑之冠”之称,被誉为“隋朝第一碑”。《龙藏寺碑》碑30行50字,约65,438+0,500字,阴题碑五列,左列三列。他的书法薄、劲、阔、方、齐,有粗拙之美,又有古拙的深趣。包在《艺舟双塔》中讴歌道:“苍龙寺随右军,皆在公允明悟之中,扑朔迷离,不可思议...不如其远神,但身更纯。”
承袭南北朝遗风的龙藏寺碑,为初唐之首,被王国维誉为“六朝一体之碑,不独隋第一”。中国隋代至今保存下来的石碑只有三块,但这块记载历史的石碑是最完整的。隋朝虽然短暂,但在文化上取得了新的成就。隋代继承了魏晋的风格和六朝的风格,明确了书法用笔和结构的理论,并进行了大量的加工。篆书、隶书消失了,楷书却盛行于世,成为一种极其规范的标准文字,开创了唐代隶书的先河,对唐代书写楷书的学派影响最深,贡献最大。有人说它开创了九成宫和孔庙碑,也有人说这个碑为褚遂良和薛基的书法风格铺平了道路。可以说,唐代的书法风格在这里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唐代的书法是对隋代书法的直接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