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运河史
据史料记载,隋唐大运河开凿于公元605年(杨迪大业六年),全长2700公里,商丘境内长约200公里。它以同济运河和永济运河为“人”字形延伸,是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由于隋唐大运河商丘段引入了黄河水,黄河水携带了大量泥沙,在河床中堆积多年,直接影响了大运河的通航。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通济运河在水运中的地位逐渐削弱,运河河床因每年缺乏疏浚处理而逐渐淤塞断流。
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商丘县志》记载,大运河商丘段在明代嘉靖年间仍可通航,明代以后逐渐废弃。
2007年,大运河由原京杭大运河更名为中国大运河,商丘作为8省35个主要参与城市之一,开始规划寻找大运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