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国语学校的历史沿革
1924年,学校买了10多亩地,改成了足球场,是当时福州中学唯一的足球场。所以足球成为了学校的传统运动,在比赛中一定是名列前茅的,所以三一足球有口皆碑,经久不衰。
1928,学校向国民政府办理了备案手续。三一中学和中英文书院合并,统称为“私立福州三一中学”,三一小学更名为“私立福州三一中学附属三一小学”。1933,三一中学高三学生全部通过国考,初中生国考总成绩在全省70多所学校中排名第一。
抗日战争爆发时,沿海局势紧张。1941暑假,福州第一次沦陷,福州桃树女子中学迁至崇安,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称为“三一桃树联合中学”。1945抗战胜利,全部搬回原址。
抗战胜利后,学校中的进步思想和力量日益活跃。1946年2月,中国共产党三一中学支部秘密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闽江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从1952接收三一学校至10.25,并更名为“福州第九中学”。三一小学迁出,改名香山小学,后与仓山小学合并。
65438年至0966年,“文革”开始,学校党政机构瘫痪,教育教学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77恢复高考制度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拨乱反正,教学质量明显提高。6月4日,1989,福州市市长专程到学校现场工作。要求学校是一所“有条件、有特色”的新学校。
1907年,爱尔兰都柏林三一学院传道会万八文牧师将圣凯尔学院、榕南二班小学和他在榕创办的福州广学学院合并,成立福州三一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他迁居闽北,被称为“三桃莲中学”。6月1952 10,由福州市政府接管,命名为福州九中。6月1993福州市政府发文更名为福州外国语学校。
今天福州外国语学校更名为福州九中,1952。其前身是1920年代由三一学校演变而来的三一中学。这所中学历史悠久。1883年中国圣公会创办的广学书院和荣南二等小学堂,1907年英国传教士万八文创办的圣凯尔书院,收购仓山公园路原俄国领事馆土地作为校址,1912年三校合并,称为“三位一体学校”。“三位一体”这个名字的意思是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也意味着三个学派的合并。校长先后是万八文和赖碧涵。1929立案,中学部更名为“三一中学”。接受伊斯兰教育权后,校长换成了中国人,先是林布吉,然后是陈世中,最后是陈忠信。解放前,在仓山众多的教会学校中,三一中学是著名的教会男校之一,具有反帝爱国斗争的光荣传统。
1929初夏期间,高三学生王邦杰、陈祖培晚上复习完回到寝室。关灯前,他们脱下破内裤,补好。他们试着把它们修补好,重新穿上,让它们裸露了一会儿。碰巧传教士来布里格姆巡逻。看到这一幕,我很生气。我没有查明原因,也没有咨询工作人员,就是认定王和擅自有猥亵行为。翌晨,即使校长林布吉开除了他们。同宿舍的同学都熟悉这件事,觉得都不对。消息传出后,初三3班全体同学勇敢发声,表达不满,要求学校收回他们的订单,遭到了林布吉的拒绝。他们别无选择。我不得不坐在教室里罢工以示抗议。刚愎自用的赖碧涵下令开除初三所有学生。第三天,高三初三各班学生对学校的无理决定义愤填膺,于是各自推荐十名学生代表去见林布吉,要求撤回开除3班学生的决定。没想到,又有十名代表被开除。林卜吉和赖碧涵的蛮横做法引起了全中学师生的愤慨,并通过罢课、教学等方式给予被开除学生大力支持。在赖碧涵一意孤行,坚决拒绝师生要求的情况下,他在进步教师庄、李若初、黄的指导下,下决心组织大规模请愿示威活动,选出了以李、黄贤秀、、郑端秀为代表的高中生。大约300名学生在校门口排队,举着横幅,喊着“打倒帝国主义走狗林布吉”、“打倒英帝国主义”、“滚出去中国”等口号。排成两行,整齐而威武地向城里行进,一路到省教育厅和国民党省党部请愿。他们高呼反帝口号,散发揭露真相的传单,赢得了沿途人民的同情、鼓励和支持。《福建人民日报》等报刊连续几天在头版报道了这次罢工、反帝请愿和示威的壮举。大字体的醒目标题是:“三一反帝学生潮”“三一反帝学生潮波澜壮阔”“三一学校反帝学生潮方兴未艾”。同时,全文还刊登了指责英帝国主义者赖碧涵、林卜基无理压迫和摧残学生的传单。
在罢课请愿中,学校对学生运动进行攻击和迫害,比如写匿名信诬陷几个学生是* * *;写信给学生家长,尤其是领取补助餐费的学生家庭,以迫使学生回家;信中要求派出所派警察在校门口站岗,威胁学生进出;林卜基的妹夫倪圣祖被教唆用刀枪威胁学生。这些都没能动摇学生们反帝的决心和意志。
在等待期间,省委部门和教育部门害怕事态扩大。在各方压力下,工作人员林和督察员唐守谦先后被派到学校了解情况,说了一些同情学生的“好话”。拖延一个月后,教育厅正式公布处理办法:明确解散三一学校中学部;31中的学生全部转到省属学校。如理工科中学、农林中学、福州中学、师范学校等学校。
这次三一学校中学部全体师生一致罢工,罢课,请愿,示威。为抗议英国传教士赖碧涵及其走狗林布吉三次蛮横驱逐学生而掀起的大规模反帝学生运动,以师生的胜利而告终。它实际上是五四全国学生爱国运动以来福州教会学校师生最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是福州学生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