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寺的历史沿革

龙泉寺始建于汉代。相传汉朝惠帝时,有个英雄叫公孙,在京城做官,被汉奸陷害。何公孙得知后,率家出城,被追兵追上,留下老幼失散。何公孙等长辈后来逃到龙泉山定居。几年后。皇帝查出了他公孙被奸臣陷害的原因,为他正方赔罪。何公孙的后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何老曾逃难至此,千里迢迢到此一游,终于老少相见。年轻人劝他回朝鲜做官,他不肯去。他只想在这座风景秀丽的山中修行,后来改名为玉龙山,寺庙命名为玉龙寺。

隋朝末年,一个叫李公佐的朝鲜官员,住在浙江绍兴,因为不喜欢朝鲜的昏庸,辞职到广昌教书。后来他得知玉龙寺有个汉族英雄在此修行,于是放弃教书,去玉龙寺专心修行。到了唐代,佛教逐渐兴盛。一位著名的高僧,五邑大师,带领一批佛教徒在福建、浙江、江西等地传教。得知玉龙寺祖祖辈辈都住在朝鲜后,他就来参观这座寺庙。认识了白发老人李公佐,从此定居玉龙寺讲经,吸引了闽浙赣交界各县的宗教弟子,香火十分盛。后来消息传到朝鲜,给了寺庙一个双龙戏珠的横匾。此后,该寺改名为赵普寺。

后来随着朝代的变迁,该寺几经风化废弃。所幸寺内居民和信众私存双龙戏珠横匾。自公元926年重建并改名为龙泉寺以来,其寺名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广大好人信女,投入修复龙泉寺。近年来,重修了大雄宝殿,重塑了佛像,建成了5里盘山公路,架设了电灯线路,安装了自来水设备,解决了饮水困难。同时,在寺庙管理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寺庙动员信教群众,农禅并重,发展林业,种植粮食作物、果树和竹子。现在每年能收茶油近100斤,粮食2000斤。果树即将结果,竹子即将成林。前景喜人,香火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