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永乐十九年(1421)四月,明沉浸在新都北京刚刚建成的喜悦中。不料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阵惊雷过后,内侍前来报告奉天、盖华、沈婧三大殿遭雷击起火,成祖站在大雨中,看着新建的宫殿化为灰烬。第二天,面对三大殿的断壁残垣,明突然产生了怀疑:难道我做错了什么,上帝就这样警告我吗?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让大臣们说说原因和补救办法。不久,他收到了一系列剧本。成祖用它来阅读,他越看越不开心。当我看到礼部主任萧艺时,我不禁脸色铁青,怒气冲冲。我立即下令将萧艺投入监狱,不经审判即予处死。萧艺在朗诵中说了什么?成祖为什么如此恼火?这要从明朝迁都说起。

朱元璋称帝后,以应天(今江苏南京)为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都城称为北京。很多大臣不同意以南京为都城,有的主张建关中为都城,有的提议建洛阳或开封为都城,有的提议建北平(今北京)为都城。朱元璋认为建新都花费太大,所以拒绝采纳。但他对都城南靖并不满意,于是将家乡林好(后改名凤阳)命名为中都,并开始修建。林好根本不适合做都城,大臣刘基等人强烈反对,于是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被迫停止。不久,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出使关中、中原。朱标考察后认为洛阳是最合适的都城。后来朱标死了,这件事就被人遗忘了。然而,大臣们仍不时谈论迁都。

成祖登上皇位,进入南京。面对文健皇帝日常生活所坐的地方,他不喜欢左顾右盼,所以他决定迁都。首都会迁到哪里?几位聪明的大臣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永乐元年(1403)正月,礼部尚书李志刚等人说,自古帝王定天下,外藩承大一统,对发迹之地格外重视。北平曾是陛下运政兴王之地,应沿袭太祖建中都的制度,使北平成为京都。”成祖听了,连声说好,当即下诏,将顺天府改为北平,建为北京。因为成祖一直住在那里,它也被称为“散步”。

元末长期战乱,北平经济萧条,人口稀少。如何让这个地方尽快繁荣起来?成祖下令将被判流放的人转移到北平附近开荒。把江苏、嵩、常州、镇等十几个州和浙江、江西、湖广等九个省的富人迁到这里,五年内减少军官人数。数万人从山西太原、平阳等地多次迁徙,吸引了世界各地数十万无家可归者,安置在北平附近,免费为他们提供农具和种子。对大量搬迁到北平的工匠给予更多优惠政策。几年间,北平人口大增,经济繁荣。

北平曾是辽朝的首都,后来称为南京。统治者也迁都于此,称之为中都。元朝称为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经过几个朝代的建设,北平的城市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但宫殿建筑已经破败不堪。永乐四年(1406)七月,成祖下令在元朝的基础上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四部分重建京城。从永乐七年(1409)到永乐十五年(1417),成祖三次进京,为迁都做准备。

在计划迁都的过程中,成祖最担心的是北京缺少粮食。如果中央官僚想搬到这里,就必须部署大量军队驻扎。当时粮食主产区在南方,尤其是东南。从南方通过陆路运输粮食等物资到北京是不可能的,成本太高。而且不能保证。永乐九年,成祖命宋丽主持开凿和疏浚元代运河。宋立中召开到达河会议,解决了运河山东段的水源问题。十三年,陈?在淮安附近挖掘清江浦。从此,漕运畅通无阻,解决了南粮北运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北京完全有资格作为首都,成祖就住在北京,让太子住在南京监督国家。

一天,成祖视察北京城,主管建设的大臣说,北京这个地方山川秀美,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物产丰富,真是天府之国。现在江河清澈,水运畅通,商业货物如火如荼,金融货物充足。真是建都的好地方。“六部尚书也说,北京是神龙之地,北有居庸关,西有太行山,东有山海,南有中原。沃土千里,山河必胜,足以制夷四夷,降伏天下。真的是帝王之都,世代之都。毛?皇帝将于海夷为平地,将此地分封给陛下,期待这一天的到来。成祖迁都北京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抵抗蒙古人,加强对北方各民族的控制。大臣们的这些话正好击中了他的要害。成祖听后喜出望外,下令抓紧建设,尽快迁都。

永乐十八年,北京郊区寺庙、宫殿全部建成。当成祖看到时机成熟,他下令北京是首都。没想到,第二年,皇帝坐堂举行大典的奉天、盖华、神恩三大殿,花了很多钱修建了很多年,却毁于一场大火。这让朱迪非常不安。这时候大臣们又议论起来,和迁都联系起来。

萧艺甚至公开表示,北京太偏远,不能建为首都,建北京会浪费人和钱,引起天怒。成祖建造北京已有十多年,并公开宣布北京为首都。大臣们还敢公开反对。一怒之下,他们将萧艺投入监狱处死,并斥责那些反对迁都的人,说当初确定北京为都城时,我曾多次与大臣们商量,花了很长时间才下定决心。这不是轻率的。你反对首都北京是一个学者的意见。怎么才能理解英雄战略?”这一年,永乐十九年,成祖宣布定都北京,并将原来的首都改名为南京。从此,北京成为明朝的首都,迁都的讨论也逐渐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