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eb1.0的发现到wed2.0,互联网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Web2.0是以Flickr、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交软件应用为核心,以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新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Blog-Blog/Blog:Blog的全称应该是Web log,后来简称为Blog。博客是一个易于使用的网站,在这里你可以快速发表想法,与他人交流并从事其他活动。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RSS-站点摘要:RSS是一个站点与其他站点共享内容(也称为聚合内容)的简单方法。最初源于浏览器“新闻频道”的技术现在通常用于新闻和其他订购网站,如博客。

Wiki-百科全书:Wiki-协作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许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扩展或讨论共同的话题。

维基指的是超文本系统。这个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区的协作写作,还包括一套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摘要:“Webextracts”又称“网页书签”,起源于2003年以来美国一家名为Del.icio.us的网站提供的一项名为“社交书签”的网络服务,网民称之为“美味书签”(Delicious在英文中是“美味”的意思;有意思”)。

SNS-Social Network:Social Network software et,一款社交网络软件,基于六度理论和认识朋友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人脉。

P2P-点对点联网:P2P是peer-to-peer的缩写,peer有“对等(地位、能力等)的意思。)、“同事”和“合伙人”的英文。这样,P2P也可以理解为“partner-to-partner”和“peer-to-peer”,或者称为对等网络。目前,人们认为它在加强人们在网络上的交流、文件交换和分布式计算方面有很大的前景。

IM-即时通讯:即时通讯(IM)软件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软件。聊天一直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活动之一。网络聊天的主要工具已经从最初的聊天室、论坛变成了以MSN、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

RSS代表真正简单的联合,这是一个网站与其他网站共享内容的简单方式,也称为联合。网络用户可以借助支持RSS的新闻聚合工具软件(如SharpReader NewzCrawler、FeedDemon RSSReader)在不打开网站内容页面的情况下阅读支持RSS输出的网站内容。可以看出,网站提供RSS输出,有利于用户发现网站内容的更新。在高速、优质、高效成为主流声音的互联网时代,RSS无疑促进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提出了另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RSS,初衷是将网站内容如标题、链接、部分内容甚至全文转换成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格式,从而贡献给其他网站,用户可以用通用浏览器观看,也可以用专门的“阅读器”软件阅读。

-

历史很重要。对一项技术的研究也应该从历史出发,通过它在时间上的历史演变,了解现在的情况,甚至预测未来。

什么是Web1.0?

他们说,还记得静态HTML的WWW时代吗?

(那个时代的WWW应用、人们的Web体验、社会受到了什么影响?)

那么动态HTML相对于静态HTML下的Web有多少版本呢?1.5?顺便说一句,他们真的这么叫。

(从效果和影响来说,相比1.0,扩大和深化了多少?)

要显示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在用户的要求下,通过Web服务器的程序取出数据,通过添加事先设计好的模板动态生成Html代码,并发送到用户的浏览器。

是1.0系列,应该和用户在浏览器里看到的Web1.0一样。它有一个0.5的升级,因为数据不是提前生产和发布的,而是随着用户的需求动态交互生成的。

嗯,Web2.0再加0.5,变化在哪里?

看到崛起和改变后,你会继续改变互联网和社会的什么方向?)

更新:关于不同版本的区别,看一下亚马逊的例子。

事情就没那么幸运了。Web2.0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而是一个阶段,是对促成这个阶段的各种技术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称呼。所以,我们不能说什么是Web2.0,但我们可以说那些就是Web2.0。

维基百科的Web2.0条目列出了这些情况:

*CSS和语义相关的XHTML标签

*AJAX技术

*SyndicationofdatainRSS/ATOM

* aggregation frss/atom data

*简洁而有意义的URL

*支持发布为网络日志。

*RESTian(首选)或XMLWebserviceAPIs

*一些社交网站元素。

必要的要素是:

*网站应允许用户在网站系统内外转储数据。

*用户在网站系统中有自己的数据。

*完全基于Web,所有功能都可以通过浏览器完成。

(以上内容引自英文维基百科)

虽然这只是一家之言,但是,里面提到的几个要素还是大家公认的。

-基于RSS/ATOM/RDF/FOAF的XML数据的同步、聚合和迁移。

数据不再和页面、网站混在一起,它是独立的,它跟着用户走。这是Web2.0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博客是Web2.0的代表,在博客中,往往是独立的博客在唱主角。

独立,然后是肢体表达。现在,我们可以让他们活跃起来。通过对XML数据的处理,这些内容可以由各种应用程序自由组合、呈现和处理,无论是Web程序还是桌面程序。

当然,最重要的是背后的人。

-社会因素。

内容跟随人,内容可以被用户自由组合,也就是说,用户可以自由使用内容媒体创建社区,进行各种社交(网络)行为。

此外,还有基于开放标签系统的标签和大众分类法。

-第三个公认的因素是开放API,

这个技术含量高一点,你得多花点时间研究。可以先看例子:亚马逊、flickr、googlemap等。

从Web应用的产品/服务生产者的角度,如何创造Web2.0的产品?

抓住这几点很重要,一个是微内容(此处定义),一个是个人用户。除了这两个基础,还可以考虑社区内共享,提供API。

(cnbruce收集的部分API内容:bruce.com/blog/showlog.asp? cat _ id = 34 & amp;log_id=709)

微内容:英语是微内容。用户产生的任何数据都被认为是微内容,比如一篇博客,评论,图片,书签,喜欢的音乐列表,你想做的事情,你想去的地方,新朋友等等。这些微内容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其数量和重要性,以及我们对它们的依赖程度,不亚于那些道貌岸然、西装革履的正统文章、论文、书籍。

微内容的重新发现和利用是互联网所倡导的平等、民主、自由氛围的自然衍生,也是互联网相关技术降低信息管理成本的一个结果。

我们每天生产大量的微内容,消费同样多的微内容。对于Web2.0来说,如何帮助用户管理、维护、存储、分享和转移微内容成为了关键。

个人用户。对于Web1.0的典型产品/服务,用户没有具体的特征和个性,只是一个模糊群体的代名词。但是对于Web2.0产品和服务来说,用户是真实的人。Web2.0服务的是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幽灵般的概念。而且,这个人的具体性会被服务本身不断丰富。

如何服务这个特定的个体,是Web2.0设计的出发点。

因此,一个可以称为Web2.0的产品/服务看起来会是这样的:

服务于个人用户的微内容收集、创作、发布、管理、分享、合作、维护的平台。

其他人呢?恐怕我设计了很多人提到的微内容的XML表示;微内容的聚合;微内容的迁移;维护社会关系;界面的易用性等等。

还有是开源,参与,个人价值,草根,合作等等?

Web2.0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其中许多方面齐头并进,相互关联。所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那么,Web2.0对Web开发者意味着什么?

他们说在Web2.0阶段,Web是一个平台,或者说Web正在成为一个可编程、可执行的Web应用。有野心的人这样想象,它的终极目标就是WebOS。

在Web1.0的时候,Web只是一个供人们阅读的发布平台,由超文本链接组成。现在趋势变了。Web不仅是Html文档的世界,也是交互的场所。

Web2.0Conference网站的横幅引用了杰夫贝佐斯的话“Web 1.0正在为人们创造互联网,Web 2.0正在为计算机创造互联网”。

具体来说,他们说Web已经成为一个开发环境,借助Web服务提供的编程接口,网站已经成为一个软件组件。

这些是web服务的目标。通过这些web服务的对话,信息孤岛可以自由地构建到适合不同应用的建筑物中。

一些例子:由del.icio.us、flickr、a9、amazon、yahoo、google、msn等提供的编程接口衍生出来的各种应用。

为什么要开放API?这涉及到市场中业务的技术策略。当然,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是什么?

这种互动不仅体现在不同的网站服务上,还体现在浏览器上用户与网页的互动上。这也是Web2.0和AJAX与美味书签如此相关的原因之一。

在网页上使用桌面程序真的很享受。这恐怕也是Web可编程性的一个方面。网页不再是标签和内容混在一起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可编程的地方。)

有些人反对使用AJAX对搜索引擎不友好。只有Web1.0的站长才关心这个事情。在Web2.0中,站长应该关心用户参与的便利性和用户的自由。至于搜索,有RSS/ATOM/RDF,不用担心。谷歌不是顺应了这个趋势,让大家自愿投稿吗?

可编程性的第三个方面是否在于Web应用和桌面应用无缝连接的趋势?类似这里说的“从工具上,从互联网浏览器发展到各种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

编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操纵数据。所以对于一个网站来说,除了WebService接口之外,最近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将内容以RSS/RDF/ATOM格式或者有意义的XHTML格式输出,同时实现内容和呈现的分离。

【Web2.0是一个历史概念,不是技术概念。这是追溯网络发展历史的结果。理清这个概念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互联网上正在发生的技术和文化。]

-

中文博客圈Web2.0内容综述:

——“Web 2.0是用来研究现象、发现规律的,不是用来招商引资、搭台唱戏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应用与用户互动,越来越多的内容由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到互联网创作的过程中,它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新的思潮。在这种思潮下,一些新技术开始出现,一些旧技术死灰复燃。无论你对这种现象怎么说,这种现象本身是真实的,无论它被称为Web2.0还是社交互联网。”[Keso:老毛给Web2.0泼了一桶冷水]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条是,web应用的数据格式已经逐渐作为交换“标准”出现...这些标准...更容易被机器自动处理...并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筛选和定制信息。其次,更多的服务将以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这使得web服务可以相互集成,从而产生更多的新服务...人的重要性提高了。以前web更注重信息的提供,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更注重人,这就是所谓的“社交”。此外,web的可用性改进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风险:给web2.0泼冷水】

——“我觉得Webx.x是人们用来区分Web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些概念也是归纳的结果。把握好方向,比如维基百科提到的交互和社交网络方向,不管应用什么技术,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即使作为一般用户,我们也可以忽略Webx.x的讨论,因为我们已经在使用这些技术或网站了。”[图书馆视图:Web2.0]

-“RSS已逐渐成为在线内容提供服务的标准发布平台。博客和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MyYahoo提供的集成RSS服务。同时提出了一些值得密切关注的发展领域,包括搜索技术、个性化、用户生成内容(包括博客、评论、图像和声音)、音乐、短视频和无障碍“【欧文:MaryMeeker新书DigitalWorld上的发展报告节选】。

——“我们所说的Web2.0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可读的网络,表现在用户是一个双通道的交流模式,即网页与用户的交互关系从传统的“推送”模式发展到了双向交流的“双向交流”模式。对于Web服务的开发者来说,Web2.0带来的概念是服务的亲和力、可操作性、用户体验和可用性。”[欧文:背包-体验读写网络服务]

——“web 2.0是对可以分发的信息的概述,web文档被格式化为web数据。我们不会再看到不同的旧信息了。我们现在注意到的是一个聚合和重新混合内容的工具。”[宋振:也谈Web2.0的翻译]

——“从这些应用可以看出,如果基于传统的HTML,同样功能的实现会变得非常复杂和不稳定,数据复制和交换的成本会非常高。因此,RSS标准的最终贡献是使互联网的大多数网站可编程。类似的例子还有博客里的TrackBackPing机制,都是用XML/RPC实现的。Lucene的RSS/XML接口的最初设计也是为了这个初衷,它使全文检索服务能够很容易地嵌入到各种应用程序中,各种内容通过关键字得到很好的引用。”[车东:RSS,简单协议让互联网可编程]

——“聚合的可能性以及如何更好的聚合(一般来说,更好的聚合应该基于个人知识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显然应该成为新一代或者web2.0架构的核心之一。还有,你会重新发现,是分散推动聚集,聚集促进分散。通过聚合的思维,互联网的网络形态越来越丰富密集,web2.0越来越有趣。它将不断化解web1.0时代的巨大节点,即门户网站,努力打造更加和谐的自然网络地图。”【马:RSS,聚合的无数种可能】

-“新的web2.0网站都依赖于用户参与、用户导向和用户建设”。马:the[马:Web2.0]

-Keso:Keso:web 1.0和Web2.0的区别

从表面上看,Bloglines已经取代门户成为一个新的中心,但这里有一个主要的不同。门户是只读的,它有一些锁定属性。你可以离开传送门,但你不能带走传送门的内容。博客完全不同。你觉得好用,就继续用。有一天你不再喜欢博客了。您可以将您的OPML导出到另一个RSS订阅网站,或者使用客户端软件浏览相同的内容。所以像Bloglines这样的网站是可写的,你可以导入或者导出。就像你有选择信息的权利一样,你也有选择服务商的权利。没有人能把你锁在里面,主动权在你自己手里。“[Keso:我们来谈谈选择信息的权利]

——“Flickr、del.icio.us、Bloglines等Web2.0服务通过开放的API获得了很多有趣、有用的想法,并借助外力,让用户获得了更好的体验。更多的大公司也加入了开放API的潮流,比如Google,Yahoo!、亚马逊、Skype。谷歌桌面搜索今年3月才开放API,很快就产生了大量创作,大大扩展了可搜索的文件格式。”[Keso:开放API]

——“总结:web1.0天天讲门户,web2.0讲个性化;Web1.0讲内容,web2.0讲应用;Web1.0商业模式,web2.0讲服务;Web1.0讲的是封闭、大而全,web2.0讲的是开放、联合。Web1.0网站中心化,web2.0谈个人中心化;Web1.0一对一,web2.0谈社交网站;Web1.0不知道你是狗。web2.0我很清楚你去年夏天做了什么,甚至想去做。。。"[van_wuchanghua:我找到了N.HOOLYWOOD,我知道你这个夏天要做什么]

——“我认为Web2.0具有以下特征:个性化的传播模式、读写并存的表达模式、社会化的组合模式、标准化的创作模式、便捷的体验模式、高密度的媒介模式。”[Figo: Web2.0和未来网络]

——“用RAILS写的网站具有典型的读写网的特点:在RAILS创建的三个架构中的ACTIVERECORD的模块中,如果你读了它最重要的基类ActiveRecord::Base,你会发现CREAT、Edit、Save、Destroy这些方法自然都包含在内,这就使得实现一个数据库的CRUDS行为变得如此简单。因为这些类的方法是直接映射到网页名称的,这就使得网页本身就像一个数据库的数据项,可以被编辑。”[Blogriver: Ruby on Rails,wEB2.0世界的新创意]

——“grease monkey一定名列前茅。这个可以通过UserScript修改任意网页输出效果的插件,大大提高了用户阅读的自主性。一推出就引起轰动,引来不少争议。“[WebLeon:鸭嘴兽,完全可写的互联网]

--“从-”web 1.0到Web2.0的过渡,具体来说,就是从单纯的“阅读”到“写作”、“共建”的发展;从基本单位来说,从“网页”发展到“发布/记录的信息”;从工具上,从互联网浏览器发展到各种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在运行机制上,从“ClientServer”变成了“web services”;作者从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发展到所有普通用户;应用已经从一个初级的“搞笑”应用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规模应用。"[唐:解释[唐:Web2.0概念]

Web2.0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与Web最初的开放有很大不同,有以下突出表现:

内容。

-内容的知识共享许可。其广谱性和选择性使其具有足够的生命力。CC最早广泛应用于博客圈,后来很多商业公司也采用CC模式(如BBC)。它首先在文本世界中被采用,然后逐渐扩展到多媒体世界,如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一场自由文化运动正在各个方面悄然蔓延。

-内容来源的开放性。与早期的Web阶段相比,由于使用相关设备的成本更低,使用相关技术的门槛更低,人们可以自由地生产和发布各种内容,比如文本信息,比如语音记录,比如视频记录。信息的生产和传播不再仅仅是商业资本或技术精英的特权。在Web的新阶段,企业、技术和公众之间在信息生产和传播方面的差距被拉平了。有可能消除信息垄断和去中心化。此外,信息生产和消费的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生产/消费对立转变为参与式的信息集市。

Web主题方面。

-商业网站逐渐采用开放和参与的模式。除了内容上的CC授权。之前没有曝光的内容也随着博客和播客的繁荣而对外开放。有些网站在技术层面还是开放的,比如开源代码,比如开放API(编程接口),这样就可以成为用户参与创造衍生产品的平台,用户本身就是产品的生产者。不仅在内容和技术上,在鼓励用户参与上,也有相应的开放表象,比如一些新闻网站RSS feeds的输出,trackback功能的采用,blogthis的便捷提供,都让用户参与到内容生产和传播的各个环节。

-个人信息公开。有开放,有交流,有社交行为和形式。个人内容的开放,关系到一类Web2.0服务的兴起。涵盖内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关系、行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