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谋和胆识堪比战国名将廉颇。是谁呀?
于是,赵、燕、魏、汉、楚四国联军,在赵国名将庞宪的率领下,于公元前241年攻打秦国,从赵国手中夺回了被秦国夺取的寿陵(在衡山地区)。庞宪到函谷关没有走以前的行军路线,而是从普坂(今山西永济西南)渡过黄河到函谷关,威胁咸阳城。
盟军既然推举庞宪为总司令,就一定是高人一等。庞宪向楚国的一位著名学者学习,得到了一份他的真传,即能战能学。他第一次参加实战,就活捉并杀死了将军辛,歼灭燕军两万人。这次胜利,使赵在列强中重新树立了威信,使他有资格、有威望地担任盟军总司令。
其实早在赵武灵王时期,庞宪就开始崭露头角,与赵武灵王争论,解释?百战百胜的不是好的,
不战而胜,好人就好了吗?的深刻含义。赵道祥继位后,用乐成将军取代老将廉颇。廉颇拒攻乐城而逃,廉颇在赵无法立足。两人都相继离开了赵,使赵失去了一个得力的统帅。
王翔着急的时候,有人推荐庞宪,这个时候他也将近80岁了,却还风华正茂,不逊于廉颇,被人戏称?不朽?。但哀王质疑庞宪是否有真才实学,于是问庞宪如何治国。庞宪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思路清晰,见解深刻,很顺利地回答了丧王的问题,让他很满意。于是任命庞宪为赵国的统帅。
面对杀出咸阳大门的五国联军,秦丞相吕不韦冷静分析形势,发现了盟军的一个弱点,这也是此前秦军与鲁国交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五国联军看似咄咄逼人,实则各有各的事业,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 * *认识,经常被秦国分裂瓦解,而这一次吕不韦又把矛头对准了楚国。
楚军出征,将士疲惫,战斗力大受影响。但是,楚国的大小决定了它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如果能集中兵力打败楚军,必然会震慑盟军,动摇各国军心,盟军不战而溃。
果不其然,吕不韦派秦军的精锐部队夜袭楚营,楚军大败,其他四军在楚军撤退后陷入恐慌。最终,吕不韦在齐国(今陕西临潼东北)打败了赵、燕、魏、韩、楚联军,史称齐战。
庞宪五国联军攻秦失败。庞宪很生气齐国依附于秦国,没有出兵攻打秦国。他为了泄愤,攻占了齐国的饶安(今河北省燕山西南),然后回到了赵国。庞宪并非无能,而是五国难以协调,导致联盟失败。这是中原联军最后一次进攻秦国。20年后,各国都被秦国灭了,天下终究还是统一了。
且说这次赵率领五国攻打秦国,自然被秦国视为头号大敌。公元前236年,秦国乘庞宪北伐燕国之机,在国内兵力空虚的情况下,派王建等三军攻打赵国。当庞宪闻讯挥师南下救援时,秦国已经攻占了赵国南部和西部的大片领土,而庞宪只有三座城池进攻燕国,损失远大于所得。
此时,庞宪已经80多岁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暴怒,突然死去。还有一种说法是庞宪战后遭受打击,从此隐居隐姓埋名。到底如何,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