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化一月份进驻的阴平为什么最后被占领了?
然而,刘禅非常喜欢黄浩,拒绝了姜维的建议。不仅如此,刘禅还派黄浩向姜维道歉,暴露了矛盾。结果黄浩打算报复,想用自己的亲信代替姜维。
姜维对此十分怀疑。为了避祸,防止曹魏下一步从岐山入侵,他也为下一次北伐做准备。他选择了垛中间耕田的策略,亲自率领蜀军主力在垛中间耕田种麦。
司马昭发动了灭蜀的战争。
这时,司马昭,也就是曹魏的实际掌权人,已经决定出兵灭蜀。他把主力部队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西路军,邓艾指挥三万大军,直扑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指挥三万大军配合邓艾,取了阴平桥,断了姜维退路。这两支军队牵制了姜维率领的蜀军主力。
钟会指挥的12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分兵并行南下,从伍兹谷、洛峪、顾颉谷翻越秦岭,攻占汉中。
魏景元四年八月,司马昭和钟会承诺出兵洛阳。九月,钟将抵长安,发兵南下。9月1日,邓艾也开始进攻姜维。这时,廖化在尹平姜维逗留一个月的情节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我们先来看看历史记载。在《子同治魏健疏证》中有这样的记载:
汉人听说邴巍来了,就派廖化去救姜维,张仪、董爵去救杨安。大赦天下,改为兴。周围不准打仗,汉、乐城投降,各有五千兵。元宝、珏北到阴平,听说诸葛驸马将到建威,逗留了一个月。
在《三国志·姜维传》中,这段历史是这样记载的:
且钟会去洛谷,邓艾入栈,再派其右车骑廖化的观栈作为支援,左车骑张仪、辅国将军董爵等杨安关观从四面作为支援。比来阴平,听说魏将诸葛驸马来建功,所以留下来。月底,魏被邓艾所灭,仍住在。
银平桥战役
从这两份史料来看,似乎蜀汉政权知道曹魏灭蜀的企图,派廖化支援姜维,派张仪、董爵支援阳安关。两人到了阴平,听说诸葛绪的军队正在向建威推进,就在阴平住了一个多月。
在这种情况下,姜维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先到孔汉谷,摆出一副绕过诸葛绪的后路,攻击诸葛绪的后方。诸葛绪得到消息后,迅速退兵营救。只留下几支部队来保卫这座桥。
姜维趁机急退,抢过桥,及时赶到剑阁,挡住了钟会的攻势,使蜀汉局势暂时出现转机。这一精彩的战术行动被如实地记录在史书中:
(姜维)听说诸葛绪封锁了桥头堡,却从孔汉谷进入北路,想要脱身;我听到了,但还有三英里。魏入北道三十余里,被文发现,从桥上退回,一日不如一日有趣。卫遂回阴平,集众士,欲往管城。没到,听说坏了,就退了。当他遇到廖化、张仪、董珏等。,他联合部队守卫剑阁拒绝会议。
蜀军的真实军事部署
在这次行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没有看到廖化的影子,只看到姜维一个人在战斗。直到姜维突破重围,退到白水,才遇到廖化和他们的兵马,前往剑阁抵抗钟会。
那么,根据史书记载,廖化将在阴平和袖手旁观驻扎一个月?按理说,这些人是蜀汉后期的主要将领。他们会这么闲吗?
在我看来,这不应该。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军事能力的人。我认为他们没有控制这座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到达那里。历史书上的?保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事?
在这次曹魏灭蜀的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到。8月钟会宣誓就职时,姜维向刘禅报告了这一情况,并建议廖化和张仪增援他。但这份报告被黄浩隐瞒了,鞠超并不知情。
当曹魏的军队在眼前时,蜀汉动员廖化和张仪的军队支援。两支军队都没有直接卷入战斗。廖化是姜维的接班人,张毅是关口的外援。从时间上来看,这两支军队的动员时间最多在8月底。
九月,曹魏的攻势已经开始。这时,我们可以看到,蜀汉的防守已经失去了重心,因为它没有准备。姜维被邓艾和诸葛绪围困,但由于姜维擅自改变了汉中的防御体系,汉中很容易被钟会占领,出现了更严重的情况。这一次,正是廖化和张仪到达白水的时候。
当时姜维大军生死未卜,但汉中关隘已失,钟会十余万大军已入汉中盆地。廖化和张毅的军队成了蜀汉最后的后备力量,他们应该随时准备应对最危险的情况。于是,廖化、张仪虽然来到阴平,却不敢继续随意行动,只好驻扎在中心地白水,准备机动作战。
姜维西进抗邓艾,东进汉中可以牵制钟离。这个时候诸葛绪就成了一支相对机动的力量。诸葛绪向东西夹攻的中间地带建威进发,廖化等人在弄清他的真实意图之前,不敢轻举妄动。这是廖化和张毅待了一个多月的真实情况。
廖化、张仪驻守白水,不控制尹平大桥,是形势所迫。如果他们控制了尹平桥,被诸葛绪牵制,东线形势将继续恶化,蜀汉将有亡国之危。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他们采取了谨慎的观望策略。
当然,如果东线能像当时的魏延那样层层设防,挡钟也不会让他南下。那么廖化和张毅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姜维,这样就不会有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