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楼的历史
1920年代期间,随着最近十年租界的进一步扩大和人口的迅速涌入,以及欧美新型住宅的出现,公寓式建筑开始在上海出现。在此期间,由世界储蓄会出资成立了中国建业房地产有限公司,负责申城房地产业的开发和经营。1924中国建业房地产公司以30度角购买了位于淮海中路与武康路交叉口的土地,并投资建设公寓。公寓由来自凯瑞洋行的匈牙利设计师胡达克设计,法国商人法华公司是承包商。
当时上海建业地产的公寓或住宅区一般都是以法国地名命名的,所以该楼盘以法国西北部的半岛诺曼底命名。诺曼底公寓是上海最早的现代高层公寓之一。当时,住在公寓里的大多是来自上层的外籍人士。据紫林洋行1937出版的《中国旅游指南》上海街导一栏记载,当时有大量洋行高级职员和外商居住在此,如嘉迪火友物业公司销售总代理、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办事处经理、西门子上海公司经理等[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量英、美、法侨民被投入集中营或为日军驱逐出境。到1945,诺曼底的入住率只有三分之一。
从65438年到0945年,随着抗战胜利,世界储蓄会债务业务到期,战时损失严重的世界储蓄会难以清偿债务。当时参与的债权人要求上海市政府介入,保护债权人利益。从65438年到0946年,上海市政府下令世界储蓄会破产清理,其大部分产业被市政府拍卖,所得现金用于还债。有些产业是政府购买的,诺曼底公寓就是政府购买的产业之一。之后,大部分公寓被市政府分配给了公务员。
1953,诺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武康大厦。后来,赵丹、王、秦怡、孙道林、郑、王等一批文化界、演艺界的知名人士先后在此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