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的原理是什么?

大灾之后,如涝灾,积水深度过大,时间过长,使土壤中的空气陆续排出,导致作物根部氧气不足,根部呼吸困难,产生乙醇等有毒有害物质,影响作物生长,甚至造成作物死亡,容易滋生细菌。

由于细菌滋生严重,疫情一般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所以,往往在大灾之后,就要防止疫情的滋生。

疫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由于自身稳定调节障碍而引起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引起机体代谢、功能和结构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异常的症状、体征和行为。流行病发生在人、动物或植物身上,是传染病的总称。

扩展数据

流行病的类型:

在中国,有三大类35种传染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传统意义上)的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各自的权限决定传染病的增减。

1.甲类传染病又称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又称严控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3.丙类传染病又称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诊、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百度百科-流行病

百度百科-内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