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东方圣地曲阜。

曲阜

早在5000至6000年前,华夏、东夷等民族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早期文明。颜地、黄帝和少昊迁移到这里。曲阜,鲁国的都城,始建于公元前249年,公元584年命名为文阳,公元596年初命名为曲阜。因“鹿城有丘,蜿蜒七八里长”而得名。627年并入泗水,634年恢复曲阜。1012年更名为原宪,1129年恢复曲阜县名。1945年底,曲阜、泗水并称曲泗郡,1946年,分春曲、泗泗。1958年资阳并入曲阜,1962年初仍分两县。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曲阜县,设立曲阜市。

曲阜是一座东方圣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它不仅孕育了孔子、晏子、孟子,而且孕育了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炎帝曾以曲阜为都城,曾在曲阜工作,葬于曲阜。全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孔府、孔庙、孔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曲阜被列为首批2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之一,成为独具中华民族特色和情感色彩的旅游胜地。2004年接待中外游客400万人次,总收入6543.8+0.2亿元。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曲阜,是古代帝王的发祥地、殷商古都、周汉都城,也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她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东方文化闻名中外。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她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圣城,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曲阜”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君王成王,尊周公于世,故尊周公于曲阜。”“尔雅”解名曰:“大陆富。”东汉应劭解释:“曲阜在鹿城,长七八里。”这就是曲阜这个名字的由来。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曲阜地区生活和劳动,开启了早期的物质文明。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的文物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迹。据古书记载,四五千年前,这里是颜地神农的营地所在的“大家族市场”。《杜预注》曰:“纪传家,古之国名,在潞城,鲁以此为府库。”.....《帝世纪》记载:“神农姓亦蒋,...有一种美德,火是王,所以叫颜地。初陈(今淮阳)迁回山东。”

公元前27世纪末,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曲阜寿丘诞生。《帝王世纪》说:“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吉水。因思其姓,居轩辕之丘,思其名。”《晋书·地理》也说:“黄帝生于寿丘,而二人皆生于涿鹿”。黄帝之后,少昊曾在曲阜建都。据传说,少昊84岁,活了一百岁。葬于曲阜市东北首丘云阳山,与两帝三王(尧、舜、禹、唐、)、周公、孔子同荣。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动的痕迹,创造了发达的古代文明。

公元前21世纪左右,曲阜属于古代尧舜时代九大洲之一的徐州。公元前16世纪以后的商朝,曲阜为国都,曾是商朝的都城。公元前1066年,西周灭商,封其弟、王国宰辅于曲阜,死于此,建国为鲁。

鲁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是中国除周朝都城濠江外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特别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聚集鲁国讲学,鲁国成为全国教育中心。鲁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仍然用“鲁”作为山东省的简称。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入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薛璐县设在曲阜,划归徐州。

汉景帝第三年(公元前154),汉武帝刘启改淮南王于为鲁王,定都鲁郡。鲁王在鲁南宫盘水以北的周露宫废弃遗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的建筑群。为了扩大宫殿面积,他在阙里拆除孔子旧居时,找到了孔子收藏的《尚书》、《论语》、《诗经》、《仪礼》等古代经典的竹简,使孔子的思想得以传播和流传。

文帝四年(584)改陆县为“文阳”,鲁国灭亡后改为陆县。到了年年底,曲阜以“鲁”为县名,延续了833年。隋炀帝十六年,郡名曲阜、曲阜,千百年来作为地理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隋唐五代时期,曲阜虽不再是鲁南的行政中心,但仍因是“圣人”孔子的故乡而受到重视。通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兴”,曲阜的文化和经济也空前发展。晚唐时期,仅孔子家族就产生了六位状元,十四位进士。

宋县是曲阜历史上继周、汉鲁城之后的第三座古城。由于宋代对儒学的崇拜,崇拜黄帝、少昊、周公、孔子的大臣、学者络绎不绝,文化氛围十分醇厚。期间,夫子庙被赐名为大成殿,并在孔子墓前建有石制法器。大修少昊墓,立了一块“万人愁”的石碑。宋高宗建言二年(1129),金军入侵,将北宋在曲阜修建的原宪郡建筑、寺庙、庙宇及大量珍贵书籍化为灰烬。原宪县被金人统治,恢复了曲阜县的旧名。

曲阜市在历史上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化。上一次是明朝中期。郑德六年(1571),河北刘浏、刘启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毁曲阜房屋数百间,烧关庙,郡治为市”。明武宗朱侯命山东巡抚在鲁国古城西南角——以夫子庙为中心重建新县,即现存的明朝古城。

清代曲阜的地方建制与明代类似。清朝皇帝到曲阜朝觐超过10次,文人骚客来到曲阜,留下了难以赢得的文化遗产。

1912中华民国成立后,曲阜实行县自治,起初隶属北洋政府戴南路,后划归济宁路。1928,改为南京政府,隶属山东省。1938+10月,侵华日军占领曲阜后,县城划归鲁西路,1940隶属延吉路。1945年,日本投降后,与泗水合并,成为曲泗县。1946,曲思分而治之。1948,隶属于鲁中南行政公署第四代办处,后改称尼山代办处、藤县代办处。

新中国成立后,曲阜迎来了一个新时代。1953年,曲阜改为集宁署,1958年与资阳合并,仍名曲阜郡。1962年,屈、子分而治之,恢复了原来的建制。1983,济宁机构改为省会城市,曲阜。198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制,改为省辖县级市,原称“曲阜市”,隶属济宁市。

"这个功能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诞生和地球的起源."古称圣地圣人的曲阜,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以及颜地神农、少昊金田、“盛远”周公、鲁公伯钦等古代帝王和先贤。如此多的圣贤名流汇聚于此,书写了东方圣城灿烂文化的辉煌篇章。

“如今自然时代不同了,思敏错过了赢前王。”新中国成立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古曲阜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立法明文保护,并拨出专项资金对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

1961年,国务院将夫子庙、孔府、孔琳、鲁国古城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国家向世界宣布曲阜对外开放。1982年4月,国务院将曲阜列为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65438-0998年,曲阜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宣布曲阜孔庙、孔府、孔林被列为“世界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座东方圣城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来自六大洲四大洋不同肤色、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各界人士,纷纷来到曲阜瞻仰他们的社会兄弟孔子,或在此参观学习。全球华人和两岸同胞也纷纷回乡寻根祭祖。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曲阜建立了密切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学术合作关系。五个国家的六个城市与曲阜结为“姐妹城市”。

曲阜,以其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古老的城市面貌,开启了“万人宫墙”,走出了时代之国,向世人展示了其深邃神秘的魅力和风采。举世闻名的“东方圣城”曲阜正以其独特的风格迎接着前来参观揽胜的中外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