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姓氏基因”
世界上很多古文化早就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消失了,而中国的姓氏文化却延续发展了四五千年。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它以一种特殊的血文化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和延续,在中华文化的同化和民族团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传统的中国家谱,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资源特色的跨学科研究领域——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大多数情况下,姓氏是代代相传的,姓氏的人口统计数据容易收集,历史跨度很长,非常适合大量数据的统计性质研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群体中的分布来探索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群体的迁移情况。对中国姓氏及同姓人分布规律的研究,可能成为探索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
BR & gt中国人习惯于继承父亲的姓氏,以父系的方式传给下一代。女人一生只保留父姓,不传给下一代。所以,绝大多数的姓氏都属于一种不分性别以父系方式传承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一种特殊基因。可以假设,X ***和Y ***都携带着“姓氏基因”,并在每一代中显示其姓氏的功能。只有Y ***有持续传递姓氏特征的表现,而X ***只表现出第一代姓氏的表现。当然,研究者也注意到,中国人之间一直存在着普遍的改姓现象,包括收养结婚、随母姓、避难改姓、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姓氏等。人群中的改姓是一个突发的随机事件,在迁移过程中经常发生,但可以肯定的是,改姓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较低。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姓氏还是以父系的方式从第二代传下来的。这种改姓现象可以认为是突然改姓,变异后的姓氏仍然具有正常的父系传递功能。中国姓氏的悠久历史和相对隐性的传承,以及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改姓现象,不仅增加了中国姓氏的多样性,也为追溯每个姓氏的祖先和年代提供了线索和机会;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一直有同姓同居的习俗。另外,结婚半径小,结婚区域相对固定。同姓的人可以视为共同祖先的父系遗传物质,在一定程度上是隔离的,在后代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同姓群体与现代人类进化有直接关系。它将为研究中国民族的起源和演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模式和线索。
宋、明、当代的姓氏分布反映了三个重要现象:第一,历史上中国人的姓氏传承是连续的、隐性的。揭示了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人的姓氏所表达的血缘文化的痕迹与生命遗传物质,尤其是父系遗传物质的进化基本一致。其次,我国历来有同姓同居、编族谱的习俗,婚姻半径很小,婚姻区域相对固定,从而形成了同姓人的分布。中国的姓氏分布其实主要反映的是同姓人的分布规律。中国有两种姓氏或同姓的人,即大姓和小姓,或普通姓和不普通姓。占姓氏总数不到5%的普通100姓氏集中了85%以上的人口,而占姓氏总数95%以上的不普通姓氏只代表不到15%的人口。100个常见姓氏的分布是反映不同地区人群遗传构成的主要因素,决定了中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规模和地区人群间的亲缘程度。而姓氏不寻常的人,则表现出他们的地域特征和相对较高的隔离程度。第三,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反映了中国人遗传基因的流向。同时,从群体遗传学的角度,再次证实了中国一直存在着南北方两个汉族群体,他们在遗传学上是不同的,1000年的地理分界线应该在武夷山和南岭。因此,对中国姓氏分布和同姓人的研究,可能成为探索中国人起源,特别是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新的重要途径;
当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群体遗传学专家卡瓦利·斯福扎教授在1985年把他的“姓氏基因”理论带到中国的时候,有着五千年姓氏记录的中国人并没有意识到姓氏会和基因有多大的关系。那一年,斯福尔扎教授找到了国际知名的群体遗传学权威——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提出与中国大陆科学家共同开展中国姓氏和遗传信息的研究。“洋学者”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主要是看中了这里的科研资源。因为欧洲姓氏的记载只有两三百年,日本姓氏只有一百年,中国姓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几千年的姓氏记录,可以解开人类遗传之谜。自此,从事人类群体遗传学研究的中国科学家正式加入这项研究。
中国人习惯于继承父亲的姓氏,以父系的方式传给下一代。女人一生只保留父姓,不传给下一代。所以,绝大多数的姓氏都属于一种不分性别以父系方式传承的“基因”,相当于性染色体遗传的特殊基因。可以假设X染色体和Y染色体都携带了“姓氏基因”,显示了各自姓氏在每一代中的作用。只有Y染色体具有持续传递姓氏特征的能力,而X染色体在第一代只显示姓氏特征。在大多数情况下,姓氏人口统计数据非常适合研究大量数据的统计性质。通过各种姓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可以探索人群的遗传结构,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人群的迁徙情况。对中国姓氏及同姓人分布规律的研究,可能成为探索中国人起源和父系遗传物质进化的新的重要途径和科学依据。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收集了数百万份血型数据。经过计算机聚类统计分析,发现不同人的血样中血型、酶和蛋白质的区域分布与人的姓氏的区域分布高度一致。这证明中国的姓氏分布是稳定的!这一发现无疑表明了“姓氏基因”存在的可能性,证明了研究姓氏的遗传规律将有助于发现特殊姓氏人群的特殊遗传基因。
知道了姓氏和基因的关系,科学家们马上意识到姓氏可以作为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查基因就知道自己姓什么”就是这项技术在人类学上的应用。中国人的姓氏经历了几千年,所以很难说每个家族的姓氏都有千年历史。而且查基因可以检验人是否属于同一个家族。中国科学家在太原郊区做过这样的研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一个村子里的居民都姓张,附近的庙里还供奉着张氏宗亲的牌位。村民们自称是几千年前一个名门望族的女王。但研究者从史料记载中发现,正宗的张姓应该分布在河北。为了验证太原张姓的起源,研究人员从村民身上取了30份血样,检测了Y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位点——“姓氏基因位点”。结果表明,该位点的基因编码分布不一致。根据“姓氏基因”理论,可以判断这些同姓的人应该不是一个祖先的后代,历史中期有人改了姓。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从遗传密码中找到自己真正的祖先。如果考古学家找到古代男性遗骸的骨骼,并从其DNA中提取出Y染色体不同位点的遗传密码,那么任何找到相同遗传密码的人都可以被认定为他的后代。如果古人的墓志铭可以证明他的真实姓氏,后人也可以知道他祖先的原姓。但“姓氏基因”只能验证最近几千年的亲缘关系。由于早期人类社会是母系社会,所以考察母系氏族时期血缘关系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测量线粒体DNA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