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铢对港元的汇率处于历史低点。
65438年6月到0997年6月,亚洲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非常复杂。到1998结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6月1997到2月12;1998 1月至1998 7月;1998 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65438+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下跌17%,外汇等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尼盾和马来西亚林吉特成为国际投机者的目标。8月,马来西亚放弃了捍卫林吉特的努力。一直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了冲击。尽管印尼是最新一个被“感染”的国家,但却是受影响最严重的。10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转战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目标直指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台湾省当局突然放弃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港币和港股市场的压力。65438+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关口。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攻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升至10000点。然后,11年6月中旬,东亚的韩国爆发了金融风暴。17年6月,韩元对美元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 1。21,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65438+2月13日,韩元对美元汇率跌至1 737.60: 1。韩圆危机也打击了在韩国大举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下半年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结果,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了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达到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实施印尼盾与美元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和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威胁要撤回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印度尼西亚正处于政治和经济危机中。2月16日,印尼盾兑美元汇率跌破10000: 1。受此影响,东南亚汇市再次掀起波澜,新加坡元、马来西亚元、泰铢、菲律宾比索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东南亚货币市场才暂时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让与之息息相关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美元。5月和6月,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逼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确定,亚洲金融危机继续加深。
第三阶段:65438+1998年8月初,在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国际炒家对香港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击。恒生指数在金融危机中一直跌到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报复,金管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收国际炒家卖出的港元,稳定外汇市场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战,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实现再次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一败涂地。17年8月7日,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将卢布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扩大至6.0 ~ 9.5: 1,推迟偿还外债和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导致俄罗斯股市和汇市大幅下跌,引发金融危机,甚至经济和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极大地伤害了在俄罗斯股市投入巨额资金的国际投机者,并导致了美国和欧洲股市外汇市场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的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处于困境。1999,金融危机结束。
65438到0997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可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热钱的冲击。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国际资本在全球流动。国际投机者一旦发现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就会立即通过投机攻击那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牟取暴利。
(2)一些亚洲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为了吸引外资,他们一方面维持固定汇率,另一方面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投机者提供了机会。比如泰国在金融体系还没有理顺之前,就在1992解除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得短期资本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投机者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这些国家长期使用外汇储备弥补赤字,导致外债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国内外汇储备不足以弥补时,该国货币贬值是必然的。
内部基本因素包括:
(1)透支经济高增速,不良资产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足时,为了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借外债来维持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顺利,到90年代中期,亚洲一些国家已经无力偿还债务。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的泡沫只带来了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坏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太容易了,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良资产马上扩大。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系不成熟。一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尤其是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系,尤其是监管体系不健全。
(3)“出口替代”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模式是许多亚洲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有三个缺点: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成本会增加,出口会受到抑制,造成这些国家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第二,当这种出口导向战略成为很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相互之间的挤压;第三,产品的逐步进步是继续实施出口替代的必要条件,单纯依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高速增长后,并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民族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加剧、资本流动性增强、危机难以防范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系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高科技产品和高科技本身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渐向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组装工作,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可以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垄断高价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是有利于金融强国的。
金融危机影响深远,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好事,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宏观管理提供了机遇。由于改革和调整任务艰巨,这些国家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但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在克服了内外困难之后,亚洲经济形势的改善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1997和1998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又一次对世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出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包括很多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出来的成熟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模式。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很多问题,需要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建立新的金融法律和组织形式的问题。这本书试图在这个领域做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后,在纸币本位未实现的情况下,摆脱新形势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系和企业间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所带来的百年经济问题,包括:
(1)企业负债累累,银行坏账累累,金融债务危机频发;
(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繁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
(4)通货膨胀与社会经济交织,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往往受阻;
(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增加了企业破产率和频繁的企业兼并活动,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引发了许多国际经济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最深层次原因是货币制度不完善,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间交易活动的新机制没有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权威的企业交易结算中介体系――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体系,解放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条,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坏账基础,从而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也会有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也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兼并,增强企业的稳定性。此外,还将创新国际结算方式,改革国际货币的使用。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治理经济问题,而是对纸币体系严重缺陷的修正,是货币供应和流通体系的创新,是金融体系的重大变革。而且这种变化给经济运行机制带来了很多调整。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在各国都有其特定的内因:经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多,银行体系不完善,银企勾结,企业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部原因:国际投机者的“恶劣”行为,但人们应该进一步追根溯源,找出危机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刘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内容,而1929-1933的世界经济恐慌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的。1994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的东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在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失控,货币资金借贷矛盾加剧,金融危机就会表现出来。以高度发达的金融活动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经济,蕴含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另一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超越国界的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形式。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相互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知识在国际间频繁流动。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世界资源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随着国际信贷和投资的爆炸式发展,内在矛盾加深,金融危机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完善的薄弱环节爆发。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有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导致的危机,也有金融信用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过度使用和资本市场过度投机导致的金融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是由基本制度催化和加剧的。金融危机不仅在资本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也有可能发生。
不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失控的金融活动是金融危机的内生因素。正因为如此,在我国当前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并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特别是要下大力气完善金融体系,大大增强防范内生和外生金融危机的能力。内容摘要: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的成因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指出了危机的内因和外因,而刘则进一步指出了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货币信用机制导致了危机。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固有的货币信用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然而,它只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完善的国家和最薄弱的国家。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来预防金融危机,而刘指出了一条预防金融危机的途径。
原因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很快,这场风暴席卷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打破亚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景象。一些亚洲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低迷,一些国家的政局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看了一系列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报道和我自己的研究后,我发现了以下原因:
1.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因素和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
2.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3.亚洲国家的经济模式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因素和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
“金融大鳄”和“沉睡的老狼”是这位金融极客的称号。他曾说,“就金融操作而言,它没有道德或不道德,它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不属于道德的范畴,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在这里根本不存在,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既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会感到内疚或负责。从亚洲金融风暴来看,我是否投机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起任何作用。不炒作的话还是会发生的。我不认为炒外币是不道德的。另一方面,我遵守操作规则。我尊重这些规则并关心它们。作为一个关心他们的道德人士,我想确保这些规则有利于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所以我主张改变一些规则。我认为有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提高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因为需要改进的规则可能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索。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但通过玩弄亚洲国家的政治权力来达到他获取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鄙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前身东方集团成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头号强国,有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了资本主义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省甚至东南亚都成了美国的经济附属国。这给一些亚洲国家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20世纪7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
然而,在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东方集团的解体。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这样发展下去,于是开始挽回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第三,亚洲国家的经济模式导致:
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都是出口型国家。他们高度依赖世界市场。亚洲经济的动摇,必然导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该买还是该卖,不是政府主导的,也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面对金融家的投机,国家经济不堪一击。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动荡。
启发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性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经济发展。
(2)经济学家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会阻碍经济发展。
(3)一个国家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编辑此段]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
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又称金融海啸、信贷危机、华尔街海啸,是2007年8月9日开始出现的金融危机。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投资者开始对抵押贷款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即使许多央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导致很多大型金融机构被政府关闭或接管。
世界正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引起的。在某些方面,这次金融危机类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0年间每四年爆发一次的其他危机。
然而,金融危机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的危机标志着以美元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信贷扩张时代的结束。其他周期性危机是更大的繁荣-萧条过程的一部分。当前的金融危机是持续了60多年的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
繁荣-萧条周期通常围绕着信用状况,并且总是包含一种偏见或误解。这通常是未能认识到贷款意愿和抵押品价值之间存在一种自反和循环关系。如果信贷容易获得,就会带来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推高房地产的价值;反过来,这种情况增加了可用信贷的数量。当人们购买房地产并期望从抵押贷款再融资中受益时,泡沫就出现了。近年来,美国住房市场的繁荣就是一个证明。持续了60年的超级繁荣是一个更复杂的例子。
每当信贷扩张陷入困境时,金融当局都采取干预措施,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寻找其他方式刺激经济增长。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激励体系,也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促进了信贷日益强劲的扩张。这个系统太成功了,人们开始相信美国前总统罗纳德?罗纳德·里根称之为“市场的魔力”——我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市场会趋于平衡,让市场参与者追求自己的利益,最有利于同一批人的利益。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因为保持金融市场不崩溃的不是市场本身,而是当局的干预。然而,市场原教旨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为主导思维方式,当时金融市场刚刚开始全球化,美国开始出现经常账户赤字。
全球化让美国能够吸收世界其他地区的储蓄,消费超过其自身的产出。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2%。通过引入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慷慨的条款,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体系陷入危险时,金融当局都会进行干预,并扮演推波助澜的角色。从1980开始,监管不断放松,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