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斗机发展史!

忘记解放前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解放后,朝鲜战争开始修理飞机。进口了近千架米格-9,很快被米格-15取代参加朝鲜战争。同时装备了相当数量的La -11战斗机。还有几架国民党留下的P-51野马战斗机。

米格-17于20世纪50年代仿制,命名为歼5。产量不到1000。很快开始仿制米格-19,但是急于求成,质量差。同时推出了米格-21,自己演示的几款战机太“大跃进”,相继下马。上世纪60年代,沈阳重点塑造了仿制米格-19的歼6,成都准备生产仿制米格-21的歼7。歼7的量产是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改进过,但米格-21因为底子差,性能提升不大。它基本上是一架日间战斗机。

70年代,歼9和J -13相继研制。由于缺乏发动机设计经验和管理混乱,外行领导内行,空军出尔反尔,但失败了。

唯一的幸存者是沈阳的歼8,从80年代开始小批量生产,一直延续至今。

80年代开始与以色列合作,在歼9经验的基础上研制J -10(基本是进口的)。2000年后,它被投入生产装备部队。80年代后期,与美国合作改进歼8失败,引进法国幻影2000因价格过高而放弃。苏-27是90年代引进的,2000年以后才国产化。

2000年后,歼6全面退役,歼7停产开始退役。

目前主力机型中,苏-27/ J -11、苏-30MKK、J -11B、J -10占了近一半。剩下的是战斗机8和战斗机7。

目前首先被淘汰的是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歼7,然后是缺乏电子战能力和对地攻击能力的歼8。10年,空军主力依然是三代机,数量主要是歼 10.歼-20开始少量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