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发展历史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技术的核心和基础,因此,数据库系统发展阶段的划分应以数据模型的发展和演变为主要依据和标志。从数据模型的演变过程来看,数据库技术从开始到现在短短的30年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代是网络和层次化的数据库系统,第二代是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三代是以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为特征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已成为当代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层次化、网络化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在1969年开发的层次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IMS。60年代末70年代初,Coda Syl(数据系统语言会议)的下属机构DBTG(数据库任务组)提出了几个报告,这些报告被称为DBTG报告。DBTG报告定义和建立了网格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是网格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DBTG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已经成熟,开发了许多商业数据库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基于层次模型和网络模型的。

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开创者,而网状数据库是数据库概念、方法和技术的奠基者。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 IBM公司圣何塞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创立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奠定了关系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

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典型代表是IBM圣何塞研究实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伯克利大学开发的Ingres。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最终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在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都是关系型的,其中出现了许多性能优异的商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和Sybase。随着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数据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企业管理、信息检索、决策等各个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础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刺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技术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些新领域为数据库应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并在应用中提出了一些新的数据管理要求,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布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