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旧中国从原始的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用了109年,但始终没有改造好。资本主义社会始终没有建成,始终停留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形过渡社会形态。虽然有复杂的主客观因素,但在统治旧中国的三代政府中,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他们的个人得失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一代核心人物——李鸿章和盛宣怀
旧中国的现代化是从1860后清政府发起的洋务运动开始的。洋务运动兴办了19个近代军事工业和近40个近代民用工矿交通企业。到1894年,这些洋务企业的资本总额达到26344万元,占当时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的45.22%;工人总数为34110—40810,占当时现代企业全部工人的37.33—41.62%。(黄一峰、姜多:《中国近代经济史论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38页。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开始兴办各种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深造,培养了大批近代科技人才,翻译了大量西文书籍,传播了近代科技文化知识,建立了新军,加强了海防。经过35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使封建中国开始走向资本主义现代化,这是洋务运动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
可惜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枪洋务运动没有打响。甲午战争惨败后,不得不宣布破产。晚清政府占领旧中国2/3长达70年。但清末中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现代化的基础仍然薄弱落后,资本主义社会还远未建成。据统计,2003年中国近代工业资本总额为191472亿元,其中外资在中国占83%;(朱次寿:《中国近代工业史》,重庆出版社,第414页。同年以前,中国有工厂698家,产业工人270717人,只占4亿总人口的0.1%。(孙坚政治家:中国经济史——现代部分,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第732页。新兴工业总产值估计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96%以上是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的产值。
李鸿章和盛宣怀是这一阶段现代化建立的关键人物。我们认为,提到李鸿章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他自始至终是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参与者;第二,他是各大洋务企业的直接创办者;第三,他是新陆海军和新海防要塞的创建者和指挥者;第四,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25年,是晚清统治集团的核心人物。第五,1881年,他提出了“外和内改”的中国现代化方针,对当时中国的现代化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定的预见性和统筹性;第六,他也是这个阶段的外交决策者和参与者。盛宣怀是李鸿章的经济总管,是各大洋务企业的直接经营者,是旧中国近代工业、矿业、交通、金融企业的开创者,是中国的三井、三菱人物。总之,李鸿章和盛宣怀,一个是全面推行中国现代化的事实上的领导者,一个是近代经济事业的巨人。他们的紧密结合形成了旧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代核心人物。
李鸿章和盛宣怀作为旧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代核心人物,应该如何评价他们的个人功过?
先说李鸿章。他以镇压太平军、捻军起家,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北洋大臣。1862年率淮军到上海,与西方人和事务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他逐渐形成了一套洋务思想,并以兴办洋务和现代化为己任。他曾经说过,别人不能谈洋务,我李鸿章不得不谈洋务。事实上,在旧中国第一代现代化的进程中,李鸿章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具有一定远见卓识和伟大才华的关键人物。将他视为卖国求荣、崇洋媚外的化身,有失公允。李鸿章的过错主要在于:面对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对新兴现代化事业的阻碍,不敢突破。他不仅深知前两者对现代化的危害,而且有着深深的痛。他自己也曾感叹道:“三十年来,日本一直处于谣言之中。”但他在实际行动中不敢触碰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他倡导现代化的目的不是为了全面推行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挽救、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这是整个洋务运动的致命弱点,也是李鸿章个人的致命弱点。所以对以慈禧为首的晚清封建朝廷忠心耿耿,不敢越雷池一步。对于慈禧个人,她是百依百顺,百依百顺,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要说像后来的袁世凯那样取而代之。痴迷于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不能说是他的主要过错。
再说盛宣怀。他从李鸿章军队的副官做起,后来通过帮助李鸿章主持洋务事业逐渐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先后任山东登临庆路、烟台海关监管、天津海关路、大理寺、工部左侍郎、邮务署右代郎、邮务署尚书、邮务署大臣,成为晚清政府的重要官员。盛宣怀地位的重要性不在于他的官职,而在于他对当时各大现代企业的掌握和控制。他创办、主持和控制了旧中国最大的现代化航运公司招商局,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电报局,大型煤铁联营企业汉冶平煤铁厂和最大的纺织厂义盛纺织厂,旧中国主要的铁路干线和第一家银行等等。此外,他还创办了旧中国最早的天津北洋大学堂、上海南洋公学等新式学堂。旧中国现代化第一阶段建立的主要现代工业、矿业、交通、金融企业,大多是盛宣怀一手创建的。也就是说,盛宣怀是旧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奠基人,是旧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领袖。简单地称他为“官僚买办”也是不公平的。
盛宣怀的主要过错还在于,他在兴办现代企业奠定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同时,未能突破封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民主政治。而是利用控制现代企业的能量,向晚清政府寻求“高官”,将自己陷入封建政治制度的漩涡。正如夏东垣在《盛宣怀传》序言中所说:“最终,他未能克服保守的政治观点与进步的经济实践之间的矛盾。”基于盛宣怀创办现代企业的经济实践,他应该比李鸿章更深刻地感受到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危害性。可惜的是,他在政治思想上也没能挣脱二人的牢笼,始终站在晚清政府反动保守的立场上。在戊戌变法中,他公开提出了与康、梁相反的改革方案,认为“中国根本之学不必改,但军事和实业政治均应取各国之长。”在八国联军入侵期间,为了维护近代企业的安全,他积极发起并组织了“东南互保”。虽然违背了慈禧的本意,但符合列强的侵略利益。1911年5月9日,他任邮政通信大臣期间公布的“国有铁路干线”令,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极力动员袁世凯出山,积极参与调兵运粮,企图扑灭革命火种,挽救晚清政府,最终成为辛亥革命的对象。结果,他深为委身的晚清政府还是死了,他的大官梦不得不破灭,他的现代化事业受到极大的干扰和影响,未能实现正常发展。
总之,李鸿章和盛宣怀,在中国的土地上,最早建立了现代企业和机构,为中国第一代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未能冲破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的牢笼,成为旧中国第一代现代化失败的关键,也是主要过错。
如果你仍然不满意,请给我发一条带有问题链接的消息。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