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文化发展史
信阳茶文化发展史
信阳的名茶在唐代就有记载。唐代陆羽的《茶经》和李肇的《国史补》都把益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宋代,在宁时?宋徽宗和赵霁在《食货志》和《大观茶学》中将信阳茶列为名茶。元代,据马端临《元代文学通考》:光州产东首、浅山、薄边吗?等待名茶。明代关于名茶的记载很少。到了清代,茶叶生产迅速恢复。清代中期是河南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的又一时期。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制茶质量也越来越精致。清代以前,精品茶叶信阳毛尖出现。
清光绪末年(1903-1905),时任信阳缉私局长、旧茶办成员的蔡祖贤提出了在山里种茶的倡议。时任信阳研究所所长、资金来源雄厚的甘积极响应。他与王子墨和地主彭清阁于1903年在信阳雷震北麓恢复种茶。元稹?茶社从安徽请来了一位余老师,帮助指导茶树的种植和生产。
1905-1909甘邀请、王玄青等人到信阳骆驼店洽谈种茶事宜,组织鸿基茶庄,派吴少渠到安徽六安、马步等地购买茶籽,邀请六安茶师吴继顺、吴少堂帮助指导种茶制茶。制茶方法基本都用?瓜片?炒茶的方法是用小扁壶炒茶,分生壶和熟壶。炒茶工具用扫帚柄,青壶用两把扫帚柄,长0.5 m,厚0.1 m,双手各持1,采摘炒制。熟锅用大扫帚柄,不用揉面。这是信阳毛尖茶独创的制作工艺。
1911年,甘在甘家冲和小孙家建立了茶馆,带动了依山茶园的发展。茶商唐慧卿到杭州西湖购买茶籽,学习龙井的炒制技术。回来后,在?瓜片?在煎法的基础上,再放?龙井?信阳毛尖茶的炒制融入了抓条、理条的方法,用小把炒生壶,用大扫帚炒熟壶。这种炒制方法制成的茶叶,就是中国名茶信阳毛尖茶的雏形。
民国时期,茶叶生产在清朝以后蓬勃发展,名茶生产技术逐渐完善。信阳茶区设立了五大茶社,加上清代的三大茶社。八茶馆?。因为?八茶馆?注重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改进了信阳毛尖茶加工工艺,于1913生产出品质优良的本山毛尖茶,命名?信阳毛尖茶。
为迎接1915巴拿马运河开通迎接世博会,1914年,信阳茶区积极准备茶叶样品,有龚振茶、白浩茶、熏龙井茶、熏龙井茶、毛尖茶、朱三茶、阙阙茶。1965438+2005年2月,在博览会上,信阳毛尖茶以其外形美观、香气高、滋味浓的独特品质被授予世界茶叶金奖和奖章。信阳毛尖茶从此成为河南省优质绿茶的代表。65438-0958,信阳毛尖茶在全国品茶会上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
信阳茶文化的发展
信阳市是河南省主要产茶区,面积、产量和产值占全省的90%以上。早些年,信阳毛尖茶与国内其他一些著名产茶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名度不够。与中国十大名茶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相比,名气远不如别人。二是产量不大。2005年全市茶叶产量654.38+0.5万吨,云南普洱茶产量5.2万吨,安溪铁观音产量4.5万吨,都远大于信阳毛尖茶产量。三是产值不高。2005年,信阳茶叶总产值为6543.8+0亿元,按28.9公斤产量计算,单项产值为65.438+0.928元。2005年,西湖龙井平均单个产值达到65.438+0.0591元,云南普洱茶产值达到39亿元。其他还有市场占有率低,宣传力度不够。2003年4月,信阳毛尖茶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信阳毛尖茶证明商标管理规则》和《信阳毛尖茶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也经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信阳毛尖茶的生产和市场,有利于保护信阳毛尖茶这一巨大的无形资产,保护信阳毛尖茶品牌,保护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信阳毛尖茶的优质品牌优势,迎接入世挑战,做大做强信阳茶业,促进茶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992以来,信阳凭借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茶的品牌优势,成功举办了11中国信阳茶节,以茶为媒,广交朋友。每届茶博会都组织了招商引资、茶展、经贸、旅游、文化娱乐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每届都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统计,11茶节期间,商品贸易总成交额达86亿元(含合同成交额和现货成交额),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574个,完成硬件建设项目313个。这些投资项目的实施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了投资环境,也为信阳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充足的后劲。茶节期间,王光英、白立忱、李德生、费孝通、段君毅、彭冲、李喜明、洪学智等国家* * *都来参加了茶节。40多个部委,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领导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领导及客商,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匈牙利、波兰、荷兰、澳大利亚、希腊、埃及、哥斯达黎加等20多个国家的5万多名外商, 以及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纷纷到信阳考察,为信阳的发展建言献策,给信阳带来了先进的管理信息和技术。 如今,一个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投资环境大为改善、经济日益繁荣的新信阳展现在世人面前。
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信阳淮河两岸就出现了原始农业,保存了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等20多处。战国时期,信阳是楚国的领土中心。中唐时期,信阳再次成为中央王朝的粮、兵、财重地。信阳曾经孕育了许多历史名人:孙帅、王、治闽英雄王、历史学家司马光、中原学者马祖昌、文学泰斗何景明、植物学家吴等都出生在这里。孔子环游世界的终点在信阳,司马光砸碎罐子,羊死了再补的故事也发生在信阳。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播放的音乐《东方红》,是信阳长泰关出土的战国编钟演奏的。
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南北长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暖温带牧草生长。大别山的疆域一望无际,形成了一块天然的绿色宝地,这就是信阳毛尖茶叶田然的故乡。信阳毛尖茶、洞庭碧螺春和西湖龙井是三种著名的绿茶。信阳毛尖茶以此闻名?外形美观,色泽翠绿,香气高,味道浓?闻名中外。信阳是我国北纬最高的产茶区,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与桐柏山交界处,峰峦叠嶂,云雾缭绕,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为信阳毛尖茶的品质奠定了基础。近年来,龙潭、五云山、九华山、田阳吕雪、青峰吴韵、新林尤鲁、文新等名茶品牌相继崛起,并在国内外各种展会上获奖,足以让信阳人兴奋和自豪。信阳毛尖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于2005年成为国际地理标志网络组织(Origin)的新成员。信阳市非常珍惜这些荣誉,采取一系列措施对信阳毛尖茶的质量和制作工艺进行大规模的管理,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信阳毛尖茶的生产模式,使得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知名度日益提高。一方面,信阳毛尖茶的品质和制作工艺得到了规范和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茶农+地理标志?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下,严厉打击假冒信阳毛尖地理标志的违法行为,使信阳毛尖茶的市场知名度与日俱增,公平竞争秩序得到改善,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信阳的支柱产业,形成了信阳五云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信阳文新茶业有限公司、信阳卢氏茶业有限公司等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10多家,以及经营信阳毛尖茶的茶农和茶商有2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信阳毛尖茶已成为信阳的支柱产业。
信阳茶文化的特色
信阳饮茶最大的特点就是大众化。无论朝野中各种肤色的人,男女老幼,雅俗共赏,几乎人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见客前奉茶是信阳人常见的家庭习俗。如果不倒茶,主人会觉得无法表现出热情,为来访者感到羞耻;喝茶已经成为好客的信阳人交友的重要仪式和内容。对于远方的朋友,信阳人也喜欢送一包新茶,以表友谊。茶是用来承载爱情和浓浓的义的。
信阳喝茶很讲究,很优雅,很繁文缛节,贵族气十足。首先,茶具在泡茶之前一定要放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煮。将茶叶放入杯中,倒入浅水中,但不要饮用,而是倒掉浮沫后再倒水。这叫做。洗茶?。这样洗完,茶就可以喝了。给客人的茶不是满的,是八成满。七饮八茶?。茶杯绝对不封顶,和北京的盖碗茶,闽南的功夫茶不一样。信阳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喝茶都讲究一种观赏性。客人到了,十几个杯子一字排开,茶一个一个放,茶一个一个在浅水里洗,然后一个一个倒满,杯子拿在客人手里。当主人和客人一起喝茶时,他不断地看着客人杯中的茶。如果他喝了一半,会及时续茶,保持茶汤浓度一致,水温适宜。到信阳游玩,要抿茶、谈心、喝酒,不要豪饮。客人喝够了,倒掉残茶,即示意不再喝了,否则,主人会给客人多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