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何时被称为“药都”
千年“张榜”铸就辉煌。
到达樟树是6月65438+10月65438+3月凌晨2点多,已经是深秋江南的寒意。因为时间太早,樟树火车站广场显得有些昏暗,人也不多。记者出来,几个人凑在一起问要不要出租车,但他们指的出租车是摩托车改装的三轮车。上车后和司机聊天,他告诉记者,三轮车仍然是樟树出租车的主力,有的是面包车,只有少数是富康、捷达、桑塔纳。
樟树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平原南缘,赣江中游两岸。是江西省东南西北四大门户的天地之地。自古以来就是“四会待冲”、“八省待衡”的水陆交通枢纽。樟树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谐的民风,曾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早在4500年前,樟树就有繁荣的城市。中国目前有13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朱伟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为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古城,属于20世纪100项重大发现之一,打破了学者“商文化不比长江”的论断,被考古学家定位为“吴城文化”。
最让樟树出名的是历史悠久的医药行业。早在东汉建安七年(公元202年),被后道家尊称为“太极仙翁”的葛玄,就在樟树东南风景秀丽、药材丰富的葛造山采药、洗药、制药,是樟树中药加工炮制的创始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香樟的医药开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香樟也有相应的别称:吴称药摊,唐称药市,宋称药市,明称药码头,清称南北川广药集,称为“张榜”。明末清初,张榜与北京帮、四川帮并称为中国三大贩毒团伙。“南张北齐”曾名盛,享有“药未能抵樟树”、“药未能奏效”的美誉,成为国内外医药界公认的中国中药之都。
药交会的美丽轨迹
香樟对道地药材的加工和采购有独特的传统方法,药效高,所以被神医选为御用药材。樟树的加工也有很多秘方和奇效,被古今医家所推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会,参与面积广、药商多、品种多、时间长、成交额高,是全国各大药市之最,樟树药都的称号更加耀眼。
建国初期,樟树被国务院认定为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1958,国家医药管理局确定河南樟树、拜泉、河北安国为全国三大药交会的举办地。在计划经济时期,各种物资的分配和再分配一般都是通过会议进行沟通。每一届全国药博会都是医药行业技术、产品、信息、政策、产销交流的大型盛会。在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的时代,各制药单位想要基本满足全年的生产销售任务,只有通过参加药博会。通过你在药交会上拿到的合同数量来决定你来年的命运。所以,每当举办药博会,既是全国医药行业技术、产品、信息、政策、产销交流的日子,也是合同大行其道、收获欢乐的时候。药博会可谓货真价实的“合同博览会”。有些企业甚至认为药交会等于签合同,合同等于员工的口粮。因此,药博会在医药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樟树已经举办了35届药博会,甚至有过超过5万人参会、交易额高达6543.8+03亿元的惊人记录。其盛况被誉为“中国南北药材市场之巅”。商贾云集如鲫鱼过江,商业的繁荣成为樟树人引以为傲的记忆。一位樟树人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在樟树药交会上,因为外地客商太多,几乎每个市民都和一两个客商住在一起,家家户户都成了会场和签约的地方。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全国药交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樟树药博会也呈现出客流和成交额逐年下降、人气下降、会议规模逐年缩小的趋势。有医药行业人士认为,这种药博会模式就是正在慢慢下沉的泰坦尼克号,迟早会消失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
首先,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医药市场的发展越来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具有一定实力的医药企业大多形成了规模化、现代化的营销体系,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或业务联络员,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点;中成药的交易正在逐步走向代理制,产品的推广和营销已经在当地完成。会上签约,这种过去最大的交易方式,几乎已经被淘汰了。生产者和购买者之间的直接联系得到了加强,一些制药集团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原料基地。药品展销会的传统交易方式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这客观上导致了药博会的没落。
其次,交易渠道拓宽了,中药材交易的重心转移到了批发市场。单纯依靠药交会供货的传统交易方式受到了挑战。中药材交易的主动权逐渐落到了各大市场的个体药商手中,经营中药材的药企无生意可做。因此,参加会议的国有中药商业企业大大减少,私营和个体药商明显增加。
更有趣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影响。传统的药材和药品贸易非常重视分布式交易。近年来,随着信息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电子商务日益渗透到商业的各个方面。有了这些现代化的通讯设备,你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做生意,也不用去药交会了。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将逐步淘汰旧的管理体制。
应该说,药博会的“下沉”是市场和科技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打造名副其实的“毒品之都”
药博会主宰行业命运的日子已经过去,没落带来的失落感开始弥漫在人们身上,也困扰着樟树人。
然而,樟树并不停留在过去的辉煌记忆和今天的失落中。他们也在求变,不仅赋予药博会新的内涵,也更加自信地朝着建设“药都”的目标前进。
“我们张树人是务实的。比如外地人对樟树的出租车普遍有意见,认为这种三轮车在现代城市早就该被淘汰了。我们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老百姓是欢迎的,也符合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所以还是保留了这辆出租车。同样,在药交会的问题上,我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也是尊重客观事实的,建设真正的‘药都’的步伐也是实实在在的。”
樟树市委宣传部的同志给我们介绍了《药都》的新韵。他们告诉记者,面对药博会的萎缩趋势,樟树市根据形势改变策略,为药博会注入新的内涵。
首先,樟树人敏锐地意识到,本届药博会虽然交易功能下降,但交流功能凸显,从商品交易到信息交流。除了广泛的人际交往,参与者比过去更加注重信息交流与合作,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解市场和交流信息上。中药材经营者从关系生意、人情生意向信息生意转变。此外,药博会也逐渐成为药企树立形象、宣传新药品牌的黄金场所。
在尊重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樟树市不断改变会议举办模式,丰富会议内容,多方面满足厂商要求,使樟树药博会走出低谷。去年药博会,参会人数创历史新高,8500多个品种,成交额6543.8+0.05亿元。同时,以张卉洽谈会为平台,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签约项目36个,合同资金8654.38+0亿元。今年,除了药材(药品)交易会,张卉交易会还举办了中国新医学博士论坛,举办了招商推介会,并为阜城省级医药产业园授牌,创新了交易会的形式。截至10、16年底,全国共有3800余家医药企业、3.5万人次参展,7850余种药材(药品)参展,交易金额6543.8+0.7亿元。项目洽谈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8.83亿元,其中医药项目7个,合同资金21万元。可以说,药博会这艘计划经济时代建造的巨轮,以药博会精神继续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航行。
除了继续提升樟树交易会的品牌效益,樟树也意识到,要想成为真正的“药都”,樟树不仅要引入现代物流,还要把自己打造成药材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近年来,樟树围绕实现中药材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加快了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香樟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化、标准化,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品种超过1700个;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传统炮制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发展壮大了樟树制药厂、清江制药厂等国家重点中药材生产企业,培育了一大批以仁和集团为代表的年产值2.6亿元的民营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在这种良好的发展形势下,樟树中药材产业产值连续三年以年均30%的速度快速增长,全市中药材产业年产值已超过654.38+0.2亿元。
有了“张榜”的传统和现代的创新,樟树一定会成为名副其实的“药都”,这是一位樟树人对记者说的话,这也是樟树人打造“中国药都”的信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