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故居简介
郑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它是郑和他的兄弟为纪念他父亲逝世10周年而建的。青年时期,郑跟随父亲在永磨村学习《四书五经》。故居坐北朝南,为硬山砖木结构,有两个入口。目前,故居前门嵌有一块长2.35米、宽0.65米的石碑,上面用楷体题字“秀峰家塾”。有雕刻的人物、花鸟、狮子等。在这座房子里,有着中山和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在郑故居,有郑生平图片展、供游客观看的纪录片和介绍郑思想的触屏咨询台。“奉命派遣使节赴暹罗调查事件”和“奉命巡视广西左江守备路”两块木牌,是珍贵的历史文物。2008年2月,中山市文光新局对故居进行了修缮,现已正式对外开放。从2007年底开始,中山市投入巨资对三乡镇永磨村郑故居进行修缮。郑故居首次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山新的文化景观。这里的故居是青砖木结构的平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分为两个入口。进入第一扇门就是一个雅致的小院。
站在小院中,抬头望去,“秀峰家塾”四个金漆大字熠熠生辉,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礼”,为郑传世,保存完好。
步入郑故居的大厅,可以看到雕刻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图案的镂空圣楼和祭坛,古色古香,属于典型的清代中山雕刻艺术。
郑故居秀峰家塾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占地约204.5平方米。故居是郑的出生地,秀峰家塾是郑于1903为其父所建。
郑故居历来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后来,由于郑后裔众多且分散,这里的故居逐渐空置。
曾经有一段时间,大队把故居当成仓库,用来堆放队里的杂物。20世纪60年代初,郑家源的亲戚郑福田因为房子塌了,没地方住,就向郑的后人借了故居。
郑福田仍住在郑故居,并代为保管。但当地政府已在故居旁另建房屋,郑福田搬出故居,方便故居修缮开放。这次中山市投入巨资修缮故居,将更好地保留故居的原貌。修缮后,郑故居将正式对外开放,首次与游客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