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作品有哪些?
《中国历代文论选》是在四卷的基础上编辑而成的。中国古今文学批评论文(含诗歌)66种,其中先秦5种,汉代4种,魏晋南北朝5种,唐代8种,宋代10种,晋代1种,元代2种,明清9种。书是根据作者时间选的,选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与文学理论无关的部分进行删节和标注。所有选定的文本被整理成各种版本,一个主要的文本和版本的来源表明在文章的结尾。每篇课文后都有注释和说明文字。书选得好,判断得准,注释强调对文字的解释,通俗易懂,条理清晰;训诂既能说明课文大意,又能阐明其源流,最方便中国古代文论初学者。
《文心雕(南朝梁)》刘勰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现存最早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著作。本书分为两部分,每部分25篇文章。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的前五篇是导论,后二十篇分别叙述文体特点和变化;接下来的25篇文章主要讨论文学创作风格和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最后一篇《序言》是本书的序言。范注以清代黄《文心雕龙注》为基础,并以孙仲容《顾校注》、《黄校注》、《谭校注》、《日本铃木虎雄校注》、《赵万里《文心雕龙校注》等校注。范文笔记并不局限于疏句,所有与理解课文有关的文献都有详细的引用,所以相对于各种笔记来说是最详细的。本书还附有铃木虎夫校勘黄《文心雕龙》的序言和书目,供学者参考。
钟嵘《梁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钟嵘《诗品》是一部专门研究五言诗及其诗人的文学批评著作。作者选取了从汉代到齐梁的122位诗人,将其分为三类(上品11,中品39,下品72),并在对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钟嵘。陈注参考了各种版本,对其进行了整理和注释,简明扼要,方便初学者。书后面的附录《诗选》是注释者整理的钟嵘《诗选》中提到的作品,特别方便读者查阅和参考。书末有注释者写的后记,对钟嵘选诗、评第一章也有指导意义。
严《沧浪诗话(宋)》考释人民文学考据出版社1983。
严羽的《苍施琅话》是一部以禅喻诗,注重诗歌形式和艺术的作品。郭的《沧浪诗话》以明嘉靖本为蓝本,参考诗人玉片进行校订,并在《沧浪诗话》和胡采夫《沧浪诗话》中作了注释,采纳了陶渊明《诗话杂记》中关于《沧浪》的一些考辨。书前有“说明”,对沧浪的版本和观点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评价。该书按照原书五个部分的顺序分为校、注、释:论诗、诗风、诗法、评诗、考证。校对工作大多是为了考证,具有纠正谬误的力量。注释注重词语典故的来源,简洁明了;解释在起源探索和理论发明中起着指导作用。附录严羽对《临安书》的回答,有助于读者理解严的诗学观。该书是目前最详细、最清晰的《苍施琅话》研究著作。
原诗(清代)叶燮所作,霍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叶燮的《原诗》是一部关注诗歌创作本源、反对文学复古主义的诗歌理论批评著作。分为内、外两部分,其中对义与变、知、才、勇、理、事、情等方面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霍校勘以《清史话》为基础,以叶燮《集解》为依据,对原诗进行校勘、断句、标点和注释。书前有序言,简要介绍和评价原诗的理论思想和风格。书中的注释侧重于引语和参考资料的来源,一般不分析用词。
艺术大纲(清)刘熙载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刘熙载的《艺术概论》是一部关于文艺理论的理论批评著作,作者关于文艺的论述涉及面很广,全书包括《文健》、《诗笺》、《符笺》、《词曲笺》、《书笺》、《景宜笺》六个部分。在《叙》中,刘自称他的评点方法是“由此而概之,由少而概之”,即以简练的语言作出突出的评点,通过“触类而延”来表现复杂的内容。纵观全书,尤其是论文、诗歌、词、赋部分,不时可以看到如何评价作家的作品,文学形式的演变,艺术特色的阐发。本《艺概》是王国安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根据原版本编写而成,并对原部分错别字进行了标点和订正。书前有王国安写的序言,对原著做了详细介绍。
《人间词话》新论——汪华国威、滕宪辉校注齐鲁书店1982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人间词话》,下卷为《人间词话附录》。第一卷是根据王国维《人间花刺》原著改编的;第二卷是王对人间词以外的词的零星评论。这本书有两部分:校对和注释。《校雠》的解释与其他版本的重要区别(特别是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版)徐调甫注、王有安注的修订版相比),可以从作者对史料的掌握和对文献的一丝不苟的态度看出。《注释》参照旧注释进行了补充和修订。它的引用还能注明出处,让人一目了然。书前有周的序言和滕宪辉的《王国维美学思想论稿》,其中对滕文裕的“境界说”和他在《人间》中的美学思想作了详细论述,供读者参考。
中华书局《谈钱钟书艺术录》1984
《覃逸录》是钱钟书的一部作品,主要论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思想。本书是明凯书店第一版65438至0984的修订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原书的旧貌,只是略加删减和润色,计91;第二部分是对旧作的逐条修正和增益,是“补遗”,18条。新版导言中,作者说:“上下卷相得益彰,即早晚强弱对比”,可见这本书可视为作者一生的精华。钱的作品与中国古代诗歌的技巧、考据、风格、理论有很大关系。但有三个特点:第一,如果作者采用古诗词评点的方法,可以说明唐宋诗词分类等重要理论问题。二、精粹是从学问中得来的,即作者的文章极其五花八门,但对所涉及的问题,如“诗乐分离”、“桐城派”等的理解却极其深刻。三、中西合璧,体现在书中的文学和理论思想上,说明作者融合了中西文化和艺术,这本书知识丰富,分析精辟,是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必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