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交易为什么要用白银?那些钱都去哪里了?

首先,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要货币是铜币,直到明清时期,白银才成为货币。而且古代的白银产量和现在的白银产量相比微不足道,不算多。因为古人在古典小说、武侠小说、古装剧中经常使用白银,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一直都是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实际上,在明朝以前,中国流通的主要货币是铜币,白银只是作为一种贵重的贵金属出现在大规模交易中。

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白银产量低。唐朝以前,白银总产量只有1.4万吨左右,不能满足流通的需要。宋朝时期,虽然白银产量增加,生产白银约4000吨,但大部分流入辽、金作为年贡,流入市场的并不多。明朝以后,随着日美外贸的流入(据不完全统计,16的40年代到19的20年代,大约有2万吨白银流入。),白银终于成为流通中比较常见的货币。然而,在那之后,中国从顺差变成了顺差。再加上鸦片战争后多次赔款,损失了大量白银。所以到清朝末年,国内白银库存总量只有1,2万吨。

应该说进入近代以后,由于白银精炼技术的提高,白银的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2004年,我国白银年产量为5637吨,超过了宋代以前我国白银总产量。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白银,相对于今天的白银总量,只占很小一部分。

这些古代的白银有一部分散落在民间,以银元、银锭、银饰品的形式流传下来。因为这些古银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或纪念价值,所以大部分被普通大众收藏。比如很多人专门收藏光银元,据说全世界的量达到了8000万枚。由于殉难、人工掩埋等各种原因,其中一部分至今下落不明。例如,不久前发现的张就是一个例子。相信不是个例,以后可能会发现类似的藏银。其中一些成为国家储备。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白银流传下来,但是大部分都变成了私人收藏,而现代白银的发行量又太大,所以毫不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