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关于玻璃器皿的记载?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古代玻璃制造技术始于西周,延续了2000多年,到清代达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有4000多件古代玻璃器皿。从收藏的时代来看,战国到明清几乎没有间断过。藏品多为古代传世,尤其是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清代玻璃器皿分为宫廷玻璃器皿和民间玻璃器皿两大系列,其中宫廷玻璃器皿占3/4。宫廷玻璃代表了清代玻璃制作的工艺水平,是制造厅玻璃厂根据皇帝的法令为皇室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在清朝,从康熙皇帝叶璇到末代皇帝溥仪,内政部的玻璃厂,官方车间,从未停止制作和生产玻璃。玻璃厂建立后,在皇帝和制造所管理大臣的统一指挥下,清代玻璃生产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有单色玻璃、搪瓷玻璃、镶嵌玻璃、雕花玻璃、镀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又增加了镀金玻璃。单色玻璃是指用单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朝以前玻璃制作技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只收藏了一块透明的玻璃水。单色玻璃是当时的主流产品,雍正年间生产的数量最多,种类也最丰富。单色玻璃可分为“聂玻璃”和“亮玻璃”。“聂玻璃”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指透明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