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细菌的应用历史

真菌作为食用、药用或保健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6000 ~ 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我们的祖先就吃蘑菇等食用菌。2000年以前的《礼记》、《鲁春秋》、《齐书》等古籍文献中都有人类食用蘑菇的记载。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包括茯苓、猪苓、万磊、木耳等真菌10余种。南北朝时,陶弘景在《本草经注》和《名医实录》中加入了马勃和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增加了40多种,包括六枝、桑葚、槐花、柳树、皂荚、香菇、天花菇、羊肚菌、鸡、鬼笔、竹荪、桑黄、蝉、雪蚕、茯苓、猪苓、万磊、马勃。清代王昂的《本草》第一次明确记载冬虫夏草,并将其作为医疗保健品使用。中国特色的食用菌,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生产的,都以其种类或品种的多样性而闻名。包括药用菌在内的中药是中国的国粹,以食药用菌为原料的保健品在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在1930中,德国首次报道了某些种类的伞菌属、紫菜属和青霉菌属的发酵产物经治疗后用于治疗癌症。1950中发现美味牛肝菌水提有效物质对兔肉瘤180有抑制作用。1959年,LUCUS等人从马勃中分离出马勃,发现马勃对兔肉瘤有抑制作用。然后日本从几十种到上百种蘑菇和多孔菌中提取多糖等有效物质,对兔肉瘤180和艾氏癌进行抑制试验,证明大多数种类含有真菌多糖,对实验动物有效。这些研究发现,许多蘑菇和猪苓真菌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日本等国家重视从食用菌中提取多种有效物质,并进行抑制肿瘤的实验。日本首次提取香菇多糖并投放市场。各种真菌多糖,如金针菇、平菇、杏鲍菇、云芝、灰树花和桑黄,桑黄和桑黄也首先在日本提取和测试。结果大部分对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都在60%以上,最高抑制率达到100%。

我国科技工作者从冬虫夏草、蜜环菌、灵芝等食药两用菌中研究提取有效物质。我国已有263种细菌用于民间抗癌,并进行了科学的提取实验。其中食用菌165种,仅占63%。可以说,大量的野生真菌需要研究和测试。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真菌药有蜜环菌天麻片、茵蜜片、观澜乐、猴头菇片、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灵芝片、灵芝孢子粉胶囊、木耳脑脉康等品种。此外,还开发了“金针菇露”、“银耳益智精”等一批真菌保健食品和饮料。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药用真菌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种业。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药用细菌培养的一般工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