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的发展历史

以服装为例:

根据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流通业的发展特点,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处于萌芽阶段。

现阶段商品短缺,流通渠道单一。消费者买衣服基本都是国营商业和供销社,还有一些地摊式的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服装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需要有一个可以大量交易的服装市场。此时,服装批发市场开始萌芽,并呈现出地摊式服装批发市场的初级形态。这个时候人们只想要便宜的价格,还没有意识到所谓的消费理念,市场策略,商业模式。当时服装批发市场的初级形态正好迎合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要求。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服装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半个中国,小商品批发和服装批发的潮流盛行于世,但尚未形成大规模的批发商圈。

第二阶段,90年代中后期,是升级期。

这一阶段商品种类开始丰富,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第一阶段升级并发挥主导作用。表现在从路边摊到大棚的转变,服装的小个体经营由政府统一规划集中引导。换句话说,全国批发市场主要由政府部门(工商、物资、地方政府等)投资。).在沿海地区(如深圳),个人投资者开始作为新的投资者出现,建设批发市场。

消费者对商品的质量和精细度要求更加严格,也促成了物美价廉时代的到来。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富民、武汉汉正街、沈阳艾芜、江苏常熟招商城为代表的服装批发市场。他们在中国服装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广泛的网络覆盖促进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国内很多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都在走下坡路。

与此同时,一些代理商开始进入批发市场。

第三阶段,进入21世纪,是转型时期。

这一阶段商品多样化、个性化,商品生命周期缩短。

随着品牌意识的觉醒,一些服装批发市场为了谋求长远发展,正试图淡出批发市场,以实现从批发到品牌经营的转型,但转型之路总是充满艰辛和痛苦。广州白马服装批发市场就是最好的例子。

转型就是调整原有渠道。调整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导原来的批发客户和经销商改变观念和经营方式,成为品牌。另一种是更换有意愿的客户,重新建立渠道。无论哪种方式,总有太多的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追回价差款,规范价格体系,回收经销商手中积累的一些过时产品,承担违约责任等。

与此同时,一些批发市场开始升级,建筑档次越来越高,内容、功能完善,服务丰富。个性化消费的萌发也导致批发市场的产品生命周期更短,对产品开发和更新的要求更高,反映了显著的大众时尚文化。以广州东沙友利国际服装批发城为代表。

此外,文化管理在这一阶段兴起。很多服装市场开始根据自己的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寻找自己的文化脉源。文化遗产的兴起,给国内批发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推动了整个业态链条的更大发展,成为服装批发市场的一把尖刀。现代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中国服装行业,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制定一套科学的行业发展战略规划,根据市场的变化趋势、各地区产业集群的资源优势、各品牌企业的物质资本和经营战略,设计制定科学的发展节奏和发展目标。同时,文化传承也促进了市场上现有商家品牌管理的发展。这些都使服装批发市场真正摆脱了低级销售模式的形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客观环境下,应将国际流行时尚文化融入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化中,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业文化。只有这样,国内服装批发市场这一特殊的产业结构链条才能获得更大更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使服装批发市场走向规范化、完善化、集约化、成熟化,使这种业态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最大限度地避免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