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顺治皇帝的皇陵:为什么在盗墓贼手里保存完好?其他帝王陵墓被摧毁。
但在清代众多皇帝中,有一位皇帝的陵墓一直安然无恙,他的陵墓是清东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陵墓。
他是顺治皇帝。为什么没人偷他的墓?他的陵墓和其他帝王有什么不同?
大火中的皇陵
1928年7月,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东陵盗宝案”。
这个盗墓贼就是军阀孙殿英。本来孙殿英是来打土匪的,但是发现了清东陵,就变得不义了。
他打着军事演习的旗号,号召军队花七天七夜把东陵挖个底朝天。其中,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最为糟糕,所有贵重物品都被“打包运走”,甚至皇帝陵墓的棺木也被毁坏。
孙殿英心满意足地离开后,留给清东陵的,只是地上的一片狼藉,以及令后人困惑的谜题。
不解的是,孙殿英并没有动小玲。
在说孝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清代帝王陵墓的分布。清朝有12个皇帝,其中两个埋在关外,10个埋在关内。
而且这个关隘里有两个皇陵,分别是清东陵和清西陵。雍正帝为西清陵之首,顺治皇帝为东清陵之首,葬有康熙、乾隆、咸丰、同治四位皇帝。
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也是他入朝的第一个皇帝。他所在的清东陵是龙脉之地,因此也吸引了成群的犯罪分子前来盗墓。
不,孙殿英就是其中之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孙殿英把整个东陵搞得乱七八糟,五帝嫔妃都被连开养尸,而他却不动孝陵一分一毫。
孝陵是顺治皇帝的陵墓,也是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是孙殿英的眼睛不允许吗?
我们不知道会不会进入他的眼睛,但是这个小玲已经进入别人的眼睛了。其实,在孙殿英盗墓案发生之前,早就有人盯上了小玲的“财产”。
孝陵第一次被盗是在光绪二十六年。
当时慈禧太后在义和团运动中得罪洋人,然后八国联军入京。在冲进紫金城之前,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到了xi安。
眼看人已经跑了,八国联军转向清东陵。有清朝第一个入关的顺治皇帝。他们打算烧毁顺治的孝陵,以切断清朝对龙脉的统治。
就在八国联军开始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只见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没给八国联军一点机会,烧了小玲。就这样,小玲第一次活了下来。
时间来到1928,孙殿英的“东陵盗宝”是小陵第二次被盗。奇怪的是,他没有碰小玲。
1945 65438+2月,小玲第三次被抢。当时日本人投降,中国忙于内政,没人有时间管理东陵,于是土匪头子王将黑手伸向东陵。
他们打着“推翻封建地主首席皇帝”的旗号,肆无忌惮地开始窃取清东陵。但是,他们的结局和孙殿英差不多。在大肆盗掘清东陵之后,他们依然没有动顺治皇帝的孝陵。
第四次孝陵被盗发生在1950年2月。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清东陵的保护措施并不完善。再加上以前土匪头子带的作风不好,盗墓发财,让很多人打起了歪主意。
“想发财盗墓,一夜暴发户”,这句谚语在大街小巷流传,一些不务正业的人会把主意打在小玲身上。这一次,他们不是想偷别人摘东陵的余孽,而是直接瞄准了小玲。
可惜的是,他们带着工具来到了孝陵,挖了四天,连孝陵地宫的影子也没见到。就这样,他们也放弃了对小玲的觊觎。
孝陵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被人盯上过很多次,但也挺过了很多次。
东陵其他的墓几乎都被翻了个底朝天,很多皇帝的妃子甚至尸骨无存。有专家估计,东陵被盗的财宝价值上亿。
可见当时的盗墓贼是多么的无情。他们为什么放了小玲?
第二座孝陵的秘密
想发财,先去盗墓。
在这种不良作风下,清朝的帝王陵墓多次被盗,很多妃嫔和皇帝连尸骨都找不到。在这种情况下,清东陵的孝陵保存得极其完好。
这是为什么呢?孝陵里有什么秘密?
其实东陵的守墓人就透露了这样一个关于为什么小陵没有被盗的秘密。
原来,孝陵的保存主要得益于两个人的保护。一个是康熙,一个是董鄂妃。
康熙做了什么?他为他的父亲顺治皇帝建了一座纪念碑。在这座伟大的纪念碑建筑里,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如下的文字:
科举受命,山山不拜饰,不藏宝玉石。
意思很明确。按照顺治皇帝的意思,整个皇陵不会有太多的装饰,墓内也不会有财宝和黄金。既然这地宫里没有宝藏,又何必去偷小玲呢?
但是人们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吗?你以为没有宝藏吗?这是顺治皇帝用来防盗的手段吗?
很快,就有人质疑了。他们以为这句话是康熙为了赞美父亲而刻的。目的是为了显示顺治皇帝的节俭,防止后人偷盗。
然而,许多人相信碑文。如果康熙要保护顺治皇帝的父亲墓,不需要刻字,可以派兵保护墓地。
第一种说法含有争议,那么我们来看看保护墓地的第二个人——董鄂妃。
董鄂妃是谁?他是顺治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关于董的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不多。我们能知道的就是顺治皇帝很爱这个董的妃子。
据说董妃入宫时,只是一个贤惠的公主。一个月后,她飞到枝头,变成了凤凰,成了贵妃。
这位贵妃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可以说,董妃已经跳级,成为第一流的贵妃。更离谱的是,董鄂妃生下儿子后,顺治皇帝直接立他为皇位继承人。
不幸的是,皇太子的儿子就在百多天前意外去世,而董妃则是一蹶不振,终日郁郁寡欢,不久就去世了。
他最宠爱的妃子死后,政治并不顺利。顺治皇帝伤心欲绝,直接放下奏章,去五台山出家。
大家都去庙里做秃皇帝,孝陵就成了一个空壳。相传,孝陵里除了顺治皇帝用过的一把扇子和一双长靴,什么都没有。
这把扇子和一双靴子自然让盗墓贼提不起兴趣,所以小玲也因此受益,免遭破坏。
但是,这种说法也有很大的漏洞。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一直是个谜。民间流传的光头天子的故事,只是民间的口口相传,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盗墓贼是不是仅凭一个传说就放弃了盗墓的念头?这显然有点不合理。一般来说,为了验证孝陵是不是空墓,只要炸开进去看一看,一切就水落石出了。
现在看来,守墓人的说法不一定靠谱。小玲活下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专家们才设法找到了线索,小玲为什么没有被盗的问题才稍稍得到解决。
1991年,国家下拨了一笔修缮款,希望当地对孝陵进行全面修缮。在这次改造中,专家们发现了许多疑点,这似乎是揭开谜底的线索。
起初,孝陵被盗四次,几个盗墓贼来到孝陵,但经过一番挖掘和轰炸,未能成功进入地宫。
人们自然有一个共识,就是孝陵很坚固。真的是这样吗?盗墓贼放弃清朝始皇帝的陵墓仅仅是因为它坚固吗?
直到1991年,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些与皇陵极其不符的细节。这是为什么呢?
三座“随意”的皇陵
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他的陵墓在龙脉境内。然而,如此宏伟的皇陵却有着非常“低劣”的建筑。
以皇陵最基本的石头为例。皇家陵园使用的材料非常珍贵,有些甚至是汉白玉制成的。
毕竟陵墓的豪华代表着皇室的脸面。这座墓的石头一定是用上好的材料制成的。这个小玲不一样。他的石材和建筑都很马虎。
以小岭围栏为例,很多地方甚至是不对称建造,有的宽,有的窄,有的厚,有的薄。上面的雕刻也很随意,一点也没有清朝皇室风格的痕迹。
整个小玲的石头也很烂,和别人用的石头一样,坑坑洼洼,有些地方甚至有色差。
就连宫殿的木板都有破损,有些坑洞还有人工填充的痕迹。这个有点寒酸。开皇陵还是“再补三年”吗?
砖石更离谱,连统一年份都没有。有的出自顺治十五年,有的出自顺治十七年。整面墙上的砖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厚薄差异很大。
可以说,有钱一点的人都不会用这样的砖来修墓,何况是清朝的皇帝。
整个陵墓一点也不豪华,可以说是随性随意。我不知道。我以为这是某个无名之辈的坟墓。
那么,为什么皇帝的陵墓要这样建造呢?
工人在偷工减料吗?不可能的。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
而孝陵是顺治死后,他的儿子康熙下令修建的。当时康熙一挥手就下令修建了清朝第一座陵墓!
这样工匠根本不敢偷工减料。乍一看,整个孝陵确实雄伟壮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孝陵其实建造得非常好。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孝陵的修建时间非常紧迫。任何一个妃子的墓,都要三五年才能建好。秦始皇的陵墓甚至已经修建了38年,而顺治皇帝的陵墓只修建了一年半。
为什么?原来顺治皇帝死得太早,24岁。这个时候工匠没有时间设计陵墓。直到康熙二年,整个孝陵才真正建成。
其次,资金不够。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每年损失白银400万两。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的钱给顺治建陵墓。
不修墓做不到,一直做不到。为了尽快让父亲下葬,康熙只能下令将宫墙上的旧料拆掉,用来给顺治皇帝建一座陵墓。
虽然是老料,但康熙的“清第一陵”不是白建的。虽然没钱给孝陵搜集好材料,但康熙还是把很多心思放在了顺治皇帝的地宫里。
孝陵地宫是用黄沙、泥巴、石灰拌糯米捣成的。这些东西虽然乍一看不好,但是干了比铁还硬。
而且这样的混合物已经夯了十几层了。虽然材料不贵,但是坚固到后来盗墓者炸了又挖,却动不了地宫一分一毫。
孝陵坚固,但清东陵其他皇帝的陵墓呢?当时国库还是很宽松的,他们的墓要建得更牢固。
其实不是他们的墓葬不坚固,而是这些障碍在金银财宝面前不值一提。他们真正不挖小玲的原因是小玲不值钱。
为什么会这样?原来顺治皇帝是众目睽睽之下火化的,而不是葬在坟墓里。
当时的火葬和今天的火葬不一样。他们会把人和陪葬品一起火化。据说顺治皇帝火化的时候,人们看到了金银珠宝燃烧时发出的七彩光芒,也听到了珠宝被烧爆的声音。
这样,顺治皇帝的孝陵就只剩下骨灰了。一坛骨灰,哪里值得盗墓贼大打出手,费时费力的挖掘?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孝陵躲过了众多觊觎的目光,成为清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皇家陵墓。
这也是对年纪轻轻就因病去世的顺治皇帝的一种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