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11.21和农历9.29在历史上是同一天吗?

阴历,阳历,阴阳历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总是离不开时间和空间。如何才能记住,向他人表达清楚甚至准确记录一个事件或现象,需要一个固定的方法,这就是公历年、公历月、公历日、公历时的问题。

人们很容易观察到由日出、日落和昼夜循环组成的一天。月亮越长,一个月越长,一年越长。经过长期观测发现,月球的满周期和短周期(农历正月)约为30或29天,季节周期(回归年)约为365或366天。如果不遵循这些标准,而是以天球的恒星背景中太阳和月亮的方位为标准,那么在天文学中,也有恒星月(比月亮短)和恒星年(比回归稍老)。其他的还有近点月和交点月,这里就不说了。

年、月、日都是无尽的循环。本来是没有开始和结束的,但为了方便,人们总是要指定一个开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规定,于是就产生了年初和月初相互换算的问题。

一天的开始有几种计算方法,如黎明、平旦、日落和午夜。

一个月的开始有几种计算方法,比如从满月开始,从新月出现开始。

在一年的开始,有许多计算方法,如冬季至日,春分,和其他迹象。

最麻烦的问题是,一个新月不是正好三十天,而是二十九天半多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一天分成两半,让它的上半部分属于上个月,同一天的下半部分属于下一个月。那太不方便了。如果把一年的365天定义为12个月***354天,还剩下11天。月亮的29.5309天和北回归线的365.2422天之间没有公倍数,所以不能形成循环。我们做什么呢

正是由于处理这些问题的方式不同,世界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历法。总结起来,只有三种:阴历、阳历、阴阳合历。前两个只关心一端,第三个是兼顾两端。

先说阴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周期。所谓“简单”,就是只关心月亮,不考虑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季节变化。月亮又叫“阴历”,所以这种历法叫“阴历”,简称阴历。当月亮和太阳正好位于地球的两侧时,柔和的月光整夜照耀着沉睡的地球。月亮最圆的时刻叫“满月”,也叫“望”。因为月亮总是在运动;所以严格来说,真正的“望风”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一瞬间,普通人无法观察到如此微妙的变化。通常,包括真正的“望”在内的全天被称为“望”日,或简称“望”,是最容易观测到的、最显著的天文现象之一。相反,当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人们根本看不到月球的任何影像。这一天被称为“新月”。天文学上是指月球黄道经度与太阳黄道经度重合的时刻。天文学家把月相变化的周期,即新月到新月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长短,称为“朔望月”,藏历称为tshes-zla,也可译为“太阴月”。多年的观测表明,王朔月亮的长度并不固定,其平均长度为29天12小时44分,即29.5306天,这是制作历法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初步可以粗略记录为29天半。

最典型的农历是伊斯兰历中用于历史纪年和宗教祭祀的“月历”(不同于农业中使用的“宫历”),中国古代称之为“惠惠历”。总是以十二个月为一年,平均每月29.5天,十二个月354天。闰年结束,355天加10天,没有闰月。

另外,我们知道,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尤其是地球温带地区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一年由春、夏、秋、冬四季组成,被称为“回归年”即太阳从最高到最低,再从最低到最高的循环。它在天文学上的严格定义是:“平日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根据长期天文观测的结果,已知回归线一年的长度为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是制作历法时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必须牢牢记住,大致可以记为365又1/4天。古代历法数学家获得的数据并没有一下子达到这样的精度,而是随着历法的发展逐渐接近精度。

可以看出,回归年与太阴年(即伊斯兰教的太阴年)相差11天,16、7年后会累计到180天左右,也就是说冬夏要颠倒。纯农历没有闰月,但藏历和阴历都有闰月,虽然平均一年是354或355天,有闰月的一年是384天。所以不能说农历是阴历,藏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

2.夏历、阴历和旧历

让我们从“李霞”这个名字的由来说起。早在2400或500年前,汉族人就开始使用计算十二地支(子、丑、阴、毛、...),以冬季至日所在的月份为次月,依次为丑月、银月月和冬季至日的前一个月为海月。以二月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称为“建子”,以此类推。有些史书记载,夏代建殷,殷商建丑,周代建子,秦代建海。汉初仍建海,汉武帝元年(公元104),复建。从那以后,尽管历法已经改变了很多次,但殷鉴从未改变过(除了武则天收养周政的短短几年)。从殷鉴来看,从汉代的《太初历》到清代的《宪法》中的历法都使用了夏征,可以称之为夏历,但并不意味着历法中的其他元素都属于夏朝。这样,“夏历”就成了历法中的一个类名,而不是某个历法的专名。

至于“旧历”,则是公元1911年后使用的。1911年革命后,政府宣布采用公历。与这种新方法相比,人们把清朝使用的“现行宪历”称为旧历。

“农历”这个名字的由来。汉族传统历法中有二十四个节日,但西历中没有二十四个节日的完整名称,只有冬季的至日、夏季的至日、春分和秋分。二十四节气源于古代汉族,节气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故旧历常被称为“农历”。这些都是民俗形成的名字。

3.公历和公历

什么是阳历?它是根据太阳的视运动周期,即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所以叫阳历,或简称阳历。每一个历年都类似于北回归线,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和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很好的吻合。比如春分总是在3月21或者22,不会有太大区别。由于一个回归年的12个分区大约是30.5天(30.4368天),大约是两个月,所以公历也把一年分成12个月。实际上,公历中所谓的“月”只是一个与月亮无关的虚名,与月亮的变化周期无关。根据阳历的日期,我们无法知道月亮的一、二弦,但根据阳历的月份,我们可以比阴阳合历更准确地看到四季的冷暖变化。

目前世界各国的公历都是阳历的一种,所以我们所说的公历叫阳历不会错。但是要知道,阳历是一个类名,不是专名,不能说阳历就是公历。因为古埃及也使用阳历,所以古罗马的儒略历和公历也是阳历。公历(或公历)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历。“公历”是中国人起的名字。汉英词典中没有对应的英语单词,只有“公历”。虽然公历没有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但是公历有固定的月份,固定的日子和年份最多相差一两天。但在农历和藏历中,某个节日可能在月初、月中、月末,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说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特征是错误的,在农历和藏历中应该属于阳历,因为它们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