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发展史不需要某一型坦克的发展史。

1916年6月,英法联军在法国北部的索姆河向德军发起进攻,一战的重要战役打响。

战斗中,德军依靠壕沟、铁丝网等坚固防线抵御英法联军的反复进攻,双方你来我往,伤亡惨重。

在1个月的攻防战中,英法联军伤亡62万余人,德军也损失了约60万人,但仍难分胜负。结果,进攻战变成了阵地战。

第一辆参加实战的坦克——MKⅰ

15年9月的一个凌晨,寒冷的战场上雾气弥漫,四周一片寂静。被阵地战搞得筋疲力尽的德军正在战壕里睡觉。

突然,他们被阵地前方传来的轰鸣声惊醒,脚下的大地似乎在颤抖。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涌上德国士兵的心头。

不一会儿,德国士兵看到黑色的“怪物”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冲过清晨的大雾,开枪射击。顿时,德军阵地一片混乱,爆炸声和喊叫声此起彼伏。

惊恐之下,德军使出浑身解数,用枪和大炮向“怪物”射击,但“怪物”丝毫没有受损,而且像被激怒了一样,更猛烈地开着枪和大炮,横冲直撞。

他们一个个摧毁了向它射击的掩体,冲过壕沟,把铁丝网夷为平地。许多德国人死于它的炮火。

混乱中,剩下的德军停止了不必要的抵抗,开始放弃阵地逃跑。

而这个在英军面前,经过长时间激战也未能攻克的阵地,瞬间土崩瓦解。

这些初战告捷的“怪物”不过是英国制造的MK ⅰ坦克。

虽然当时投入使用的几十辆坦克中只有18辆真正参加了战斗,但在突破德军长期以来的防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历史上第一次有坦克参战,索姆河战役也被载入史册。

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主导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陆地战场的主导力量,被誉为“陆战之王”。

它是装甲车辆的最基本类型,是一种直接火力强、越野机动性高、装甲防护能力强的履带式装甲战车,是装甲部队在地面作战中的主要突击武器和基本装备。

坦克可以承担复杂地形和全天候条件下的各种作战任务,主要用于抗击敌方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也可以压制和摧毁反坦克武器和其他火炮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

坦克的发展对其他装甲车辆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法国“圣沙蒙”坦克

早在19年末和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内燃机技术、装甲和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就已经基本成熟。

1906年,英国人制造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履带式拖拉机。

一战初期,轮式战车出现,英军也在尝试改装一些履带式拖拉机用于战争。

这些都为坦克的出现在技术上铺平了道路。

1914年,一战爆发,但很快交战双方陷入僵局。

因为在当时,由战壕、铁丝网和机枪组成的防御阵地遍布欧洲战场,任何一方想要前进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面对狂风暴雨的子弹和炮弹,人类的血肉之躯是如此不堪一击,有些战斗甚至被称为“绞肉机”。

所以从1914年冬天开始,战局急转直下,各方从运动战转为旷日持久的阵地战,谁也无法突破对方的防守。

在这种形势下,研制一种既有防护力抵御敌人的机枪子弹,又有一定机动性突破敌人的铁丝网引导步兵冲锋,又有一定火力摧毁敌人战场上的有生力量和火力点的武器,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需要。

再加上上面提到的技术条件的成熟,坦克应运而生。

然而,坦克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任何新事物都会同时夹杂着很多反对的声音,坦克也不例外。

当时,英国有一位陆军上校,名叫斯温顿。他最早提出给履带式拖拉机加钢板抵御机枪火力的想法,这是坦克最早的想法。斯温顿后来被称为“坦克之父”。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英国保守势力占了上风,斯温顿的提议未能在帝国国防委员会获得通过,这一重要发明也因为没有研究经费而即将流产。

关键时刻,时任英国海军大臣、后来的二战英国首相丘吉尔看到了这一建议的前途,下令海军成立“陆地战舰委员会”,拨款开始研制坦克。

为了保密,该项目的代号叫做“坦克”(意为“水缸”),后来成为坦克的名称,沿用至今。

说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陆战之王”是在海军的支持下诞生的,这在当时真的是很无奈的办法。

1915 12、“陆地战舰委员会”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辆坦克原型“小流浪者”。

它的形状确实类似于一个大水缸。运动部分有两条履带,车身是方形的,焊接了6 mm厚的装甲,方向盘像尾巴一样拖在后面。车上有6名乘客,装备1炮和数挺机枪。

但“小流浪汉”只是实验品,越野驾驶能力、穿越能力、可靠性都很差,无法在战场上使用。

所以在它之后不久,英国研制了第二种坦克“母亲”。

1965438+2006年65438+2006年10月16年,这款新型坦克进行了首次驾驶测试,顺利通过模拟“战场障碍跑道”。

它穿过壕沟的宽度达到2.24米,穿过垂直墙的高度是1.37米。测试成功了。

从此,世界上第一辆真正实用的坦克诞生了。装备英军后,正式命名为I型坦克。

1916年,英国生产了150辆I型坦克。

I型坦克车身庞大,菱形轮廓,头顶履带,尾部有一对转向尾轮。其装甲厚度为6 ~ 12mm,最大行驶速度为6km/h..

有意思的是,I型坦克可分为“男”和“女”:“男”坦克总战斗重量为28.45吨,武器为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女”坦克战斗全重27.43吨,只有5挺机枪,用来对付步兵。

在索姆河战役中,英军使用了I型坦克。

坦克的问世和使用开创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对军事行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军事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法国雷诺FT17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I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生产了II型到V型坦克,其中IV型坦克产量最多,约1,200辆,参加了费雷尔、坎布雷等著名战役,一直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同时,英国还研制生产了“赛狗”中型坦克和C型中型坦克。

法国是继英国之后第二个生产坦克的国家,先后研制了施耐德突击坦克、圣沙蒙突击坦克、雷诺FT-17轻型坦克和2C重型坦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雷诺FT-17轻型坦克。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炮塔可以360度旋转的坦克,动力舱在后方,驾驶座在车体前方。现在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现代坦克都遵循了这种设计。

德国在遭受英国坦克重创后,匆忙开始自行设计坦克,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坦克的国家。

1918年初,德国研制的第一辆坦克A7V投入实战,但还没发挥什么作用,德国就被打败了。

美国和俄罗斯也在这一时期研制生产了自己的坦克,但此时他们的产品在性能和数量上都不如英国。

虽然这些坦克在一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其火力、机动性、防护性和可靠性都很差,乘员的工作环境也很恶劣。他们只能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无法向纵深拓展战果。

尽管如此,由于坦克在一战中出现,并在战场上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坦克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第一章。

由于坦克在二战中成为地面作战部队的主要突击力量,威力之大无人能及,因此登上了“陆战之王”的宝座。

同时也造就了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美国的巴顿,苏联的朱可夫,法国的勒克莱尔等以使用装甲部队闻名的名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国家看到了坦克的未来,根据各自的作战思路研制装备了各种型号的坦克。其中轻型和超轻型坦克流行了一段时间,还有轮履式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结构的重型坦克,可以履带和车轮交替行驶。

与一战中的坦克相比,这些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它们的战斗总重量一般在9至28吨之间,最大奔跑速度为20至43公里/小时,最大装甲厚度为25至90毫米,火炮口径大多为37至47毫米,部分达到75或76毫米。

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装甲兵,装甲兵作为一个独立的兵种已经形成。

二战爆发前,世界上大约有2万辆坦克。

其中前苏联成为坦克第一大国,拥有15000多辆坦克,德国以3500辆跃居第二坦克大国。最初成立的坦克王国英国和法国发展坦克的势头减弱,分别为165、438+050辆和2200辆。

此时由于保守势力占了上风,美国陆军没有意识到坦克强大的突击功能,所以没有引起重视,轻型坦克只有470辆。

1933 65438+10月,希特勒在垄断集团的支持下成为德国总理。

这个在一战索姆河战役中被吓得半死,在战壕里瑟瑟发抖的德国前下士,上台后在德国推行法西斯主义,重整军备,开始准备侵略扩张。

希特勒对坦克情有独钟。看了陆军研制的几辆坦克所做的表演后,他激动地喊道:“这正是我想要的!这正是我想要的!”所以坦克在德军中的地位简直是如日中天,发展迅猛。

苏联ис -2斯大林-2重型坦克

1939 65438+10月,德军集中2800辆坦克对波兰发动“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波兰,随后占领比利时和法国,横扫欧洲战场的一切,将英法联军赶至敦刻尔克大撤退(其实是大败)。

6月22日,1941,德国集中118步兵师、19坦克师、15摩托化师,约4300辆坦克、490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

德军以装甲集群为先锋,在入侵波兰和法国时再次使用“闪电战”,让毫无准备的苏联损失惨重。

战争第一天,德军向苏联境内推进了50-60公里,在接下来的十天里,又推进了300公里。

二战中后期的苏德战场,双方的陆战几乎演变成坦克战,涉及数千辆坦克的一般战役屡见不鲜。

尤其是在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苏联和德国交战的坦克和自行火炮总数达到13000多辆,创造了至今无人打破的“世界纪录”。

7月1943这一天,仅12,普罗霍洛卡就有1200多辆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双方共击毁坦克3000余辆,德军伤亡50余万,精锐装甲部队损失惨重。

苏军赢得了战斗,粉碎了德军最后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

此外,在北非战场和远东战场,许多国家也有大量坦克参战。

1945年,苏军进攻德国柏林,集结250万兵力,包括21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共计6250辆坦克和7500架飞机,突破了奥得河以西的德军防线,完成了对柏林的围攻。

到战争结束,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杀,德国无条件投降。

二战是以坦克为首的装甲车发展最辉煌的时期。交战双方生产了大约30万辆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

其中前苏联制造了104000辆,主要是T-34中型坦克、ис-2重型坦克和T-70轻型坦克。

战争初期不重视坦克的美国后来居上,超过了德、英、法等国,生产了9万辆,主要是M3和M4中型坦克,M24轻型坦克和M26重型坦克。

德国制造了42000辆,包括豹、虎和鼠坦克,以及猎虎、猎豹和大象坦克驱逐舰。

英国制造了26000辆,主要是丘吉尔步兵坦克和克伦威尔巡航坦克。

二战时期的坦克相比之前的坦克有了显著的进步,结构基本定型,与现代坦克差别不大。

它们一般采用单炮塔结构,作战中以中型坦克为主,尤其是二战中后期,已经占到坦克总数的76%。

坦克的火力也明显提高。火炮口径一般为57 ~ 85毫米,部分重型坦克口径达到88 ~ 122毫米,以穿甲为主要目的的亚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成为坦克的主要类型。

坦克的装甲厚度也大大增加。中型坦克达到45 ~ 100 mm,总战斗重量在30 ~ 40吨左右。

德国虎王重型坦克

二战时期著名的坦克有:前苏联的T-34,德国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国的M4谢尔曼,英国的丘吉尔和克伦威尔步兵坦克,日本的97式。

其中,T-34被视为二战中最好的坦克,在世界坦克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苏德战争时期,T-34的产量在1941年占前苏联所有坦克的40%,在1944年上升到86%。

第一批T-34中型坦克于1940 65438+10月问世,装备76.2毫米口径火炮,故又称T-34/76。

该坦克战斗总重26.3吨,乘员4人,B-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55公里/小时,最大行驶距离300公里。

T-34坦克的整体性能非常好,防护性和越野机动性都很好,火炮威力也比较大,作战性能在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更重要的是,它结构简单,机械可靠,便于战损时批量生产和维修,这在战时是非常必要的。

T-34之后还有很多型号,最重要的是T-34/85配85mm炮。

它的总战斗重量为32吨,乘员5名。85毫米火炮可以在1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装甲厚度为1000毫米的德军重型坦克。

二战结束后,T-34大量出口,参加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

中国在50年代初也从苏联购买了大量T-34。

在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军队中仍然可以看到T-34。

美国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是二战中生产最多的坦克,共生产约5万辆,改进最多,据报道达到50多种。

除了自己的装备,还有大量盟军的支援。不仅在欧洲战场广泛使用,在太平洋战场也是如此。

和T-34一样,现在仍在一些小国的军队中服役。

当时德国最好的坦克是著名的黑豹中型坦克。事实上,它是德国T-34的仿制品。它在外观和内部结构上与T-34非常相似,但其防护性能优于T-34。最厚的装甲达到1.20mm,战斗总重量43吨,使用650马力汽油发动机,最大运行速度43 km/h。

其后期最重要的改进是“黑豹”G,1 700马力发动机,速度和总战斗重量略有增加。

它的主要武器是175毫米加长型炮管。虽然它的口径没有T-34/85那么大,但是可以发射次口径穿甲弹,所以火力还是可以与之抗衡的。

“黑豹”坦克的致命缺点是行程短(只有116 km)和机械结构复杂(其实这是二战德国生产的几乎所有装甲车的通病),给作战中的后勤保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不仅在恶劣的战场环境下极难维护,而且在战时后方也不便于大批量制造。在整个战争中,它只生产了5505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