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主要历程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在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改革运动,以“师夷长技,自强不息”为口号,以“争富”为宗旨,以“中学为师,西学为用”为理论基础。这场运动始于1861(咸丰十年)末,止于1895,历时约35年。

根据不同的目标,洋务运动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英法联军两次战败和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形成了“洋务派”和“守旧派”两大阵营,洋务派在中央进行了一场孝敬太子的博弈。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张之洞为代表。

扩展数据: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是在维护封建皇权的前提下,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洋务运动在18世纪以后引进了大量的西方科技成果,引进和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和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的子弟,打开了西学的大门。

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和化工企业,为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铺平了道路。作为洋务运动的直接结果,1895-1895年消灭清朝陆海军的甲午战争,给洋务运动带来了一片黑暗,沉重打击了清朝各阶级,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100天改革影响了中国人出生在19世纪末。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省、澎湖和辽东半岛给日本,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的第一次军事胜利,深刻地唤起了日本人民的民族意识,对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和国家的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