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的历史变迁

舟山群岛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舟山群岛就有人居住。在舟山群岛西北部马岙镇原始村落遗址上,原始村民在海边堆砌的99座土墩上,创造了神秘灿烂的“海岛河姆渡文化”,被誉为“东海第一村”。

《史记》载:秦徐福在东南沿海蓬莱、方丈、瀛洲诸岛寻仙药。其中“蓬莱仙岛”就是舟山的岱山岛。据历史学家分析,徐福东穿越日本时经过舟山群岛。

春秋时舟山属岳,称“永东”(邕江以东),又称“海中之洲”。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建县,因境内有翁山而得名“翁山郡”。到771年(大理六年),袁超率领起义军占领翁山,被撤县衙。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复置县,改称“郭昶县”。“也就是说它东接倭国,北接登濑,南接瓯民,西接吴辉。是大海中的巨大障碍,足以使国家昌盛。”

元初,县升为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明代因实行海禁,洪武十九年(1386)废弃郭昶县,洪武二十年主张舟山岛二里外等四十六座山(岛)居民内迁。至清初,他们两次迁居民间。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再次设县,改称“定海县”。康熙以扁额题写“定海山”。他认为“船”是一个运动的物体,是不和平的。还不如“定海神针”和“定海神针”。于是原定海县(今宁波镇海、北仑两区)改名为镇海,定海一郡名为舟山群岛,以祈福“海波永定”。

1840年7月5日下午2时,对舟山图谋已久的英国入侵浙江舟山定海,标志着鸦片战争正式爆发。[5]定海保卫战成为鸦片战争的重要战场,舟山人民开始了英勇顽强的抗英斗争。定海三将不畏艰险,视死如归,英勇就义。鸦片战争定海失陷后,清政府与英国议和,换取赔偿和割让香港,英军撤出定海。[6]鸦片战争后,道光升为“定海直隶会馆”。辛亥革命后,恢复定海县建制。

1949(民国三十八年)分海州、翁州两县。1950 5月17日,舟山群岛解放,定海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宁波特区。195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定海县分为定海县、普陀县、岱山县三县,由江苏省划归嵊泗县,设立舟山区。1954,原属宁波地区的象山县被划入。1958象山县划归泰州区。1959年,撤销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四县,合并舟山县。1960 165438+10月,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1962年5月,撤销舟山县,重新设立舟山特区,辖定海、普陀、岱山、大曲、嵊泗五县。1964撤销大曲县,分别划归岱山县和嵊泗县管辖。3月1967起,舟山地区更名为舟山地区。1979年,考古人员在舟山市定海区马岙镇码头上发现了面积为14万平方米的古文化遗址。经初步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有12处,文化层60-80厘米,出土了一批石器和陶器。商周文化遗址8处,出土了大量印花硬陶。考古学家认为,这里是舟山先民最早的聚集地。定海马岙洋滩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原始制陶区,面积约1,000平方米。这里出土的大部分带砂红陶碎片都有米的痕迹。据此,专家认为舟山群岛在5000年前就开始大量种植水稻,是中国大米运往日本的海上通道。1987 65438+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县,设立舟山市,辖两区(定海、普陀)、两县(岱山、嵊泗),实行市领导区县新体制。2011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舟山新区(特区),相当于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