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价值论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突出历史价值论在当代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和现代性的理解。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增强主体本质力量的功能和意义。历史价值活动包括三种类型:历史价值认知活动、历史价值创造活动和历史价值实现活动。历史价值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内的历史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即主体对历史客体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判断。历史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历史;历史价值;历史评价;历史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首先,提出的问题
历史价值论讨论的是历史客体对历史主体的意义,即历史是否有目的,是否有进步,历史对人有什么意义,如何理解历史意义。历史价值论的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出版过历史价值论研究的专著。近年来,我国对历史哲学和价值哲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两种形式的交集?历史价值论?研究相对薄弱。原因当然很复杂。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没有具体论述,甚至从来没有使用过。他们的相关思想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中,今天需要挖掘、提炼和系统化。国内改革开放前,历史价值论?这个概念一直没有被提及,更不用说系统研究了。人们往往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对历史过程的纯粹客观的解释,并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人类历史仅仅看作一个必然的展开过程,从而抹杀了人类历史不同于自然历史的特征。其后果是,从理论上讲,在我们的历史哲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只见物不见人的倾向,忽视甚至抛开了历史和人的价值,从而背离了马克思历史观的真正含义。从实践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的历史一再表明,缺乏价值尺度引导的历史必然性信仰是非常有害的,它使人与历史疏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一大批知识渊博的学者,如、李连科、李德顺、、袁贵仁、赖等人,开始从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的角度对唯物史观进行新的阐释。
1978之后,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历史价值理论的研究,并发表了一些论文。如李德顺、龙斌的《社会历史与人的价值活动》指出,价值观与历史观的统一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一方面,价值论的研究要高度提升到历史观,即要有基于唯物史观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把历史观的研究提升到价值观的高度,也要有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背景的历史观。只有通过这种双向的建构、更新和整合,才能为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奠定广泛的基础。此后,崔和王的《马克思的历史真理与历史价值理论》、的《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历史价值观》、的《唯物史观价值维度的当代建构》和《唯物史观与人的发展理论》以及笔者的多篇论文,都从唯物史观的视角探讨了如何确立历史与人的发展的价值维度。笔者欣喜地发现,在近年出版的两部著作中,和孟《对历史概念的哲学阐释》(2002)和冯《价值论及其范畴研究》(2005)中,首次有专门的论述?历史价值论?这一章。这是否意味着?历史价值论?该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但这恐怕只是一个好的开始,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开拓这片理论宝地。
历史价值论的研究意义在于:首先,在当代突出历史价值论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历史唯物主义体系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质和现代性的理解。唯物史观的内容应该包括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美学、历史方法论等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探索人的活动,自然既要反映人及其活动的机理和规律(主要由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完成),又要确定人及其活动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主要由历史价值论完成),还要直观地认识人及其活动中的美和自由超越的感觉(主要由历史美学完成)。对待三者?历史?理解方式、价值、审美都有差异。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解读历史唯物主义时,往往主要强调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而淡化甚至忽略了对历史价值论的研究。众所周知,历史唯物主义在探索历史本体论及其认识的时候,处处渗透和渗透着历史价值论的维度和思想。第二,回应西方学者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各种批判和批判的需求。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特别是加强对历史价值理论的深入研究,弄清讨论的实质,才有资格和能力对争论做出科学的回答,从而维护唯物史观的权威地位。第三,历史价值论研究在实践中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提供历史价值选择,从而寻求超越?西化?现代化模式适合国家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有助于在实践中建立和实现?以人为本?促进国家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二、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价值?
从历史价值论的角度来看,历史有以下三个基本规定:(1)历史是人类价值活动的产物或结果,表现为已经逝去的、受规律支配的客观存在。这是历史概念内涵中客观因素的集中表现。历史作为历史主客体互动的产物,构成了现代人必须面对且无法超越的严峻事实。当我们只把历史的客观存在作为认识的外在对象时,把历史看作客观的无机之物,这意味着在时间的意义上?过去?它已经完成的事实。所以,历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和我们是有认知关系的。历史作为我们所认识的客观对象,不仅每个时代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总量可以被精确地统计测量,而且作为人类改造世界能力的生产力所产生的人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交换也可以被精确地测量。而且,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期和总体趋势,必然受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物质生活决定人民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一规律性的支配和制约。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历史是什么?受一定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2)历史是人类价值活动的目的和实现的发展,表现为人类自觉的价值创造过程。这是主观因素在历史概念内涵中的集中表现。历史只是具有一定情感意志和思想动机的活生生的人及其活动和有目的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其实我们(包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是历史的剧作家和戏剧家。我们在历史中,我们的活动也是主客体相互作用或统一的历史过程的一部分。历史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普遍的、生动的、感性的活动。王朝的兴衰和民族的存亡,只有通过人类活动的内在动机和行动选择才能得到合理恰当的解释。历史只是无数追求自己目标的人的活动总和,是人们行动的动力和意志?总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是个人本质力量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自觉创造价值的过程。(3)历史是人类价值活动的文明成果的积累和延续,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动态的、纵向的关系和人与人关系的全面改善和进步。这是历史概念内涵中主客体因素相互作用或统一的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价值活动中,由于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人类获得了大量的社会文明成果。尽管历史上任何具体的事实、人、存在、现象、过程都会因其存在合理性的消失而成为过去,但人类固有的价值创造必然会融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历史进步整体链条中的一环,成为未来价值活动的原因、前提和基础。这样,历史就不是一种破碎的杂乱,而是与人类价值活动积累所创造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全面改善和提高,呈现出历史全面进步的过程。
关于历史价值本质的讨论是各种历史价值论的基本共同话题。不同历史价值论之间的分歧和冲突,突出表现在对历史价值本质的不同理解和解释上。马克思主义首先从发生学的角度把历史价值问题与人们的社会历史实践联系起来,从历史价值产生的根源上揭示历史价值的本质;其次,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历史价值问题是与人的实际存在方式联系在一起的,从历史价值的功能特征上进一步揭示了历史价值的本质。(1)从生成论的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历史主客体在对象化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历史价值。历史价值是历史主体对象化活动的产物,对历史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具有强烈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主体的需要依赖于历史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其次,历史主体需求的方向性,即满足需求的外部客体对主体对象化活动的依赖性;第三,历史价值的生成依赖于主体的对象化。(2)从功能主义的角度看,历史价值是历史客体在增强主体本质力量中的作用和意义。历史价值代表了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一种功能性或意义性的关系。历史客体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和提高人的主观力量,使人更好地摆脱自然、社会和自身的束缚,进一步确立和扩大人的自由。第一,历史的意义在于它对人类现实的肯定,在于它为强化主体的本质力量服务;第二,历史的意义在于,它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条件,为不断增强主体的本质力量,促进国家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
我们根据历史价值的本质,按照历史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即历史主体的对象化活动,来划分历史价值的存在形式。在社会历史中,主体对象化活动的基本领域是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因此,历史价值作为这三个基本领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表现为历史主体对象化活动所追求和创造的三种历史价值的存在形式:自然物质价值、社会政治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
三。历史价值活动及其规律
历史价值活动是指历史主体以历史存在和价值存在对历史客体进行双向运动的对象化过程和结果。历史价值活动包括三种类型:历史价值认知活动、历史价值创造活动和历史价值实现活动。(1)历史价值认知活动是历史价值认知主体通过自己的主动选择和建构,客观反映历史价值事实的过程。主体对象化和客体对象化的双向运动构成了历史价值认识活动的真实内容。历史价值认知以历史价值事实为活动对象,本质上是历史价值事实的反映,它包括价值认知主体的认知、选择、重构和建构过程。从价值认识主体的状态及其与价值认识客体的关系出发,可以把历史价值认识活动分为历史价值认识和历史价值评价两种形式。(2)历史价值创造是历史主体通过某种中介作用于历史客体,改变客体的形态,将历史客体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的过程。从本质规定来看,历史价值创造活动表现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主体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主体赋予客体新的形式;客体属性是主体,客体促进主体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价值创造活动总是在一定规模上进行的。这些尺度可以分为三种:外在尺度、内在尺度和审美尺度。历史价值存在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历史价值创造活动的多样性。(3)历史价值的实现不仅是历史主体自我服务的过程,也是历史价值开发利用的过程。历史价值的实现是指历史客体作用于历史主体,并对历史主体产生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历史价值的实现,本质上是使历史对象通过?潜在价值?到达?价值?转化过程也是历史主体在活动中不断消耗历史价值客体,使历史主体得到满足、丰富和提高。历史价值的实现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自然物质价值的实现、社会政治价值的实现和精神文化价值的实现。
历史价值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些法律是什么?它们的工作形式和方式是什么?我们的研究需要深化。笔者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探讨几个规律。(1)人的价值生活决定人的价值意识。所谓价值生活,是指人们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值观、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的内容。它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反映在主体的大脑中,才能形成价值感。所谓价值意识,是指人们的心理、认知、意识和意识形态中普遍存在的与价值、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有关的内容成分的总称。从价值生活与价值意识的关系来看,有许多内容是历史认识范围内无法容纳的,只有在历史价值论的视角下才能给予全面的阐释。在两者的多层次关系中,既体现了人的价值生活对人的价值意识进而对历史的决定性作用,又表明价值意识参与价值生活从而在完整的历史运作中发挥作用。价值意识的特殊客观基础是人们客观现实的价值生活(包括价值、价值关系和价值活动等)。).人作为社会存在,人的价值生活决定了人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意识。当然,人的价值意识对人的价值生活也有负面作用。价值意识不仅在精神上表达和反映价值生活,而且反作用于价值生活。价值意识在价值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平衡功能和调节功能。(2)人的价值活动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合力。历史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展开,是人类总体实践的现实运动。因此,历史发展的动力只能来自人本身。既不是超人的天意,也不是人以外的自然。其核心只能是人的需要和人满足这些需要的活动,即创造价值、认识价值、实现价值的活动。正是人的价值活动构成了历史运动的内在动力机制。但是,人的价值活动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主体或历史客体的角度看,都是一种历史吗?一起?。历史合力论既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的确定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辩证统一的过程,又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关系。(3)历史价值活动的过程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其根源在于人的存在的双重性,即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或者说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在历史价值活动过程中,合规律性是合目的性的基础和前提,合目的性使合规律性得以主动自觉地实现。人们从需要出发进行历史价值活动,需要是支配历史价值活动的最直接的动力。历史价值活动过程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既是一种理想状态,也是一种现实的、真实的存在。在人们的历史价值活动过程中,是否有目的性和规律性?终极实现?然后呢。循序渐进?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4)历史价值活动的过程是发展和代价的统一。因为历史发展是通过人的价值活动实现的,所以对发展与代价关系的考察也必须在历史价值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从历史价值理论的角度来看,所谓?价格?其本质是历史主体为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价值认识和多种价值目标选择的结果。人们的历史价值活动按活动领域可以分为物质价值活动、社会政治价值活动和精神价值活动,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成本分为改造自然的成本、改造社会的成本和重塑精神的成本三种。
第四,历史评价的过程、尺度和合理性
历史评价是主体根据人的需要对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在内的历史客体进行的价值判断,即主体对历史客体是否具有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判断。历史评价的对象是历史价值,属于反映和判断历史价值的一种特殊的观念活动,所以历史评价最直接的对象不是一般的历史,而是历史价值。从历史评价活动的横向结构来看,主要包括历史评价主体、历史评价客体和历史评价中介系统三个要素。历史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评价过程,往往要经历明确评价目的、获取评价信息、确定评价尺度、形成评价判断、检验评价结果五个阶段和环节。现实生活中历史评价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不一定能清楚地认识到,所以这种理论考察和抽象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只能是理想化的模型。
历史评价尺度是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的统一存在,构成了评价尺度体系。需要一个系统结构来整合的原因有三:一是由历史价值主体自身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归根结底,历史评价主体评价的尺度与人的需要密切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的需要的影响。但是,人的需求有复杂的结构和不同的层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二是由历史评价对象本身复杂的系统结构决定的。历史评价对象的多义性和多面性,客观上要求制定多元化、统一化的评价尺度体系。第三,是由单一历史评价尺度本身的局限性决定的。各种历史评价尺度只有融入到某一个系统或体系中,才能相辅相成,克服其单一的局限性。(1)生产力尺度是历史评价的根本尺度。它具有客体尺度和主体价值尺度的双重功能和意义。从客体看,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即反映了人类历史主体改造和利用自然所必须遵循的外部世界的规律性。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演变,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主观价值的角度来看,生产力也是带有目的性的历史发展的体现,即体现了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意义。生产力是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本质和个性的生成。(2)制度文明的尺度是历史评价的关键尺度。制度文明的尺度和生产力的尺度一样,不是简单的外在客观尺度,而是包含着内在的主观价值尺度,具有真理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双重意义和作用,是历史发展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具体标志,因为制度文明不仅是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需要,而且从根本上是为人服务的,是完善人的本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制度文明的尺度一方面体现了人类历史主体改造人与社会及其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类历史主体改造人与社会及其关系的终极目标和价值意义。(3)精神文明的尺度是历史评价的重要尺度。精神文明的尺度虽然是侧重于主体价值或内在精神的尺度,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内在主体价值尺度,而是包含着客观的历史尺度。马克思曾经说过,思想一旦离开了物质基础,就会出丑。没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精神文明的尺度就会成为说明不了什么的空中楼阁。(4)进入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最终尺度。它侧重于从主体价值的角度把握尺度,但不是简单的主体内在价值尺度,而是包含客观历史尺度。马克思所阐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尺度,始终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的内容:一是人类历史主体存在和发展的具体状态,即人的发展和自由的程度以及主体性的演进和发挥的程度;二是人类所处的社会条件的主观变化,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社会历史对象系统的构成的主观变化。这一点,在马克思著名的人类历史发展三形态理论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阐释。
以历史评价尺度为轴,可以构建一个规范意义上的历史评价合理性的理想模型。至少应该能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历史评价的合理性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2)历史评价的合理性是人情与理性的统一;(3)历史评价的合理性是价值和工具的统一。历史评价的合理性是一种实践合理性,即必须从实践的角度去理解。我说的实践理性是指对吗?练习?活动的性质、特点、过程、结果、价值和意义是什么?这是什么?然后呢。应该是怎样的?问题的反思与评价。实践的合理性是建立在科学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相统一,或者说是工具合理性与目的合理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的一种合理的观念,即基于社会的人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合理性。既然历史评价的合理性本质上是一种实践合理性,而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构、过程和结果的相对性决定了实践合理性是一种相对的评价概念,那么历史评价的合理性就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合理性。所谓?相对理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具体性,即不同的历史评价主体对历史客体评价的具体尺度或原则不同,所以是相对的;二是历史性,即历史评价合理性的尺度或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修正、丰富和完善的,所以是相对的。
动词 (verb的缩写)历史进步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历史进步作为对社会进步发展趋势的总概括,代表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向上运动,代表着从旧到新,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历史进步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生产力的扩张、社会制度的创新、精神文明的创新、社会形态的更替和人自身的发展。历史进步的基本内涵是:历史进步是主体和客体、事实和价值、量变和质变、相对和绝对变化的统一。历史进步的基本形式只有对抗和非对抗。它们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来理解历史进步,采用了把对人的实践活动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的认识和对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认识统一起来的方法,为驳斥各种历史循环论、历史倒退论、神学历史进步论和理性主义进步论提供了出发点,从而深刻揭示了历史进步的本质:(1)历史进步遵循生产力发展的铁律。(2)历史进步并不依赖于人的理性能力和力量,也不依赖于人的情感和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理性和非理性因素都会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得到反映、完善和发展;(3)历史进步不是线性的,而是进步性和蹒跚性的统一。历史进步的步履蹒跚,不仅表现为社会发展的快慢,而且表现为整体进步过程与局部、侧面、暂时倒退过程的辩证统一;(4)衡量历史进步的尺度主要是生产力水平和人民解放的程度。作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总概括,历史进步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客观标志是人类文明的提升和发展,具体表现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思想。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不仅作为一种内容,渗透于社会历史发展之中,而且作为一种与社会历史发展相一致的同步发展过程,作为一种理想目标和逻辑归宿,规定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性质和方向,使社会历史发展符合人性,并无限地有益于人类社会。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作为主体的自觉、自愿、自主的发展,是以完善自身人格和促进社会进步为目的,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人的特征、社会关系、需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互为前提,互为条件,互为促进。当我们理解人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时,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逐步完善、不断前进、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
历史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马克思在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中,从三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出发,具体考察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理想目标的现实历史过程。一方面,历史进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影响和决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历史进步也离不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历史进步的每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的作用,离不开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的不断实践。因此,历史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不断解放、不断成熟、实现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