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里,丹丹一直是反串表演。为什么?

京剧舞台上的性别变装艺术

当时有媒体采访梅兰芳大师,问男旦是不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梅大师只回答了四个字:“这就是艺术”。

1840京剧形成初期,京剧的舞台上只有演员,没有女演员,所以早期的戏大多以演技为主,很少有单一角色的戏。作为梨园现象,“男旦”是历史的产物。

导致这种“男扮女装”的不正常现象的原因之一,与旧社会禁止女演员登台的封建道德法律有关。虽然元明时期(尤其是元代)也曾活跃过女演员,但到了清代,随着伦理观念的加强,北京等地的梨园因为朝廷禁止女性演戏养家而成为全男性演员的天下。从康熙开始,几乎每个朝代都明令禁止,甚至严禁女性看戏。例如,“道光年间,史静妇女可以去看戏,但必须在楼上听。一个钦差御史到了中城,说有伤风化,严令禁止。”“咸丰年间,张观允许自己以道教命名,尝官河南知府,刚下车,即禁止女子入寺看戏。”(《清钞》,第5065-5066页,中华书局,1984)。在这种背景下,早期京剧盛行“全男性阶层”,从编剧、演员到乐师、化妆师,各种人都由男性扮演,剧中人物由男女老少扮演,女性被排斥在门外。

后来气氛渐渐开放,昆焦开始崛起,女演员上台难免遭受冷眼。比如江上行的《京剧六十年》说:“以前京剧演员只有男没有女,这就是男扮女装的由来。光绪中期,有女演员,却被歧视,被称为儿戏。如果进不了大班,男角就叫名角,女角就叫坤角,以示区别。一方面是受重男轻女的封建旧观念支配,另一方面是因为昆焦的艺术很难和男明星相比,大多表演一些剪头剪尾的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