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战役的历史评价

逍遥津之战的胜利对曹魏意义重大,因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地区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若出大江北,得合肥,可西问沈、蔡,北问徐、寿,可比中原;中原得了合肥,江南就尴尬了。所以曹操非常重视张辽,他在这场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记中,陈寿在《三国志》中只用了两次“毛大壮辽”和“大壮”这两个词,分别在《三国志·张辽传》和《徐川传》中,可见其分量之重。曹操还封张辽为东征大将军。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攻吴栋,过合淝时,也到了张辽打仗的地方,所到之处,叹息良久。

公元225年(六年),曹丕铭记张辽、李典在合肥所作的贡献,上书曰:“合肥之战,辽、典二人战兵八百,破贼十万。自古以来,他们就用兵,但是什么都没有留下。使贼夺气至今,乃国家之卒也。”

曹操知人善任,张辽勇猛善战,历来为历代文人所称道。东晋历史学家孙胜评价说:“合淝之防弱而无助,全时勇者好战,全时畏者畏心。而且,对方人少,贪得无厌。有了致命的兵,就一定会赢,赢了再防守,代码就扎实了。吴伟选举党员,参与异同,并结合深奥的教义,并宣传其用途。如果说到时间,那就一秒了!”

南宋学者叶适称赞:“孙权十万兵攻合肥,守军七千。没有密切的帮助,固体无法保护自己。而廖招了八百进士,却未能遇到,甚至还追杀,真是奇耻大辱。没有曹操的智慧,不可能成就张辽;这不是廖的勇气,而是不能自封。成败在人,不在人的多少。读书人若老是这样,就站在他软弱无力的地方,这样他就可以说他怕过去,附在智者身上的人就可以观察到。”

对于张辽的表现,张羽在《十七史传》中评价说:“辽夺取吴人政权也是对的。”

北宋名将王文玉在面对西夏军的围攻,准备主动出击,击溃其边时说道:“贼众寡不敌众,只要破其锋以安众人之心,然后再守之。这就是张辽破合肥的原因。”

清代学者赵翼评价说:“他以少人攻众,贡献最大,如合肥之战,李典张辽以八百兵大败孙权兵。”

晚清名臣曾国藩将逍遥津之战与后来的陈仓之战并列:“孙仲谋攻合淝,打在张辽;诸葛武侯攻陈仓,在赵昊被打;他们一开始都太犀利了,渐渐就疲惫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