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困局真的无解吗?

明朝的悲壮谢幕,让人惋惜了几百年。明朝灭亡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明朝遭遇了“小冰期”,异常寒冷的气候引发了天灾人祸和农民起义。另一种是明朝官方党派众多,却不知道如何对付后金军队,稳定朝鲜,以至于国破家亡。这其中的每一个困境,在我看来都不是人为力量可以改变的,明朝的灭亡就是这些困境的综合结果。

1.小冰期导致农业歉收,到处流民,引发农民起义。小冰期在中国历史悠久,历代都有不同程度寒冷的小冰期。明朝就是倒霉的一个。它所面临的小冰期是历史上最冷的,持续时间最长。小冰期的爆发其实持续了300多年,就连后来的清朝也没有逃脱任人宰割的命运。

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以来,明朝就一直处于寒冷之中,从正统时期到明朝末年越来越冷。据史书记载,弘治十一年夏,临安有一场大风,竟然刮死了不少人;在郑德时期,广东的大雪几乎可以把人埋掉。

在这样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明朝的百姓吃了不少苦头,长期的低温让他们几乎每年都有庄稼歉收,只能望着贫瘠的土地叹息。有些人本来就没有多少土地,连年的丰收让他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只好沦为山里的难民甚至土匪。

当时朝廷没有精力管这些灾民,忙着处理后金军队。朝廷为了减少政府开支,下令各郡县都要裁员,陕西米脂一个叫李自成的小吏因此丢了工作。

李自成原本是失去土地的受害者,现在没有工作。他是真的绝望了,只好举起起义的大旗,号召所有受苦受难的穷人向朝廷抗争。于是,各种难民和灾民加入了叛军。他们一路势如破竹,进入北京,明朝宣告灭亡。

第二,看似忠于国家的“林东党”,其实是祸国殃民。事实上,林东党并不像他们标榜的那样忠于君主和爱国。从后世“明死于党争”这句话来看,党对明朝的灭亡绝对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不得不说,林东党员中有左光斗、杨炼这样的硬汉,但明末朝廷黑暗,大部分林东党员其实是在害国害民。

林东党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明朝末年,财政吃紧,国库里的钱都用作军费。自然,没有多少。这时,林东党实际上把钱加到了普通百姓和基本上很小的官员身上。李自成的邮局因为林东党要求“精简人员”而将他裁掉,所以李自成的反叛与小冰期气候和林东党是分不开的。

与前期相比,晚明林东党员明显只知道相互斗争,缺乏治理国家的能力。他们在地区基础上与其他党派作战,从不考虑如何让国家处于危险之中。

此外,这些人对金钱上瘾。当时崇祯皇帝很穷,召集大臣们凑钱维持朝廷和军队。这些人一口咬定没钱!清军进京,逼他们交出财产,谁不富?只是觉得崇祯皇帝可怜,到死都觉得这些伪君子真的没钱。

明末林东党在国家事务上可以说是无所作为。他们的存在正在加速明朝的灭亡。只是在清军眼里,他们是一群英雄。

第三,崇祯皇帝可以平庸,留不住风雨飘摇的国家。如果崇祯皇帝是和平时期的君主,那么他当然可以称得上是贤明的君主。不幸的是,时报选择让他承担大楼倒塌的责任。崇祯皇帝作为一个普通人,显然是无能的。

首先,崇祯皇帝一登基就除掉了魏忠贤,这似乎有点不安全。魏忠贤虽然迫害林东党,蛊惑天启皇帝做了许多错事,但他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在他执政期间,他没有向人民勒索钱财。此外,他还支持赵南星、孙承宗等镇守辽东的将领,并不缺乏前线物资和费用。天启年间,辽东局势相对稳定。如果崇祯皇帝知道如何利用魏忠贤来限制林东党,并同意他的军事做法,那么明朝仍然可以继续下去。显然,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第二点是杀袁崇焕,这完全是自毁长城,因为当时几个谣言杀了几个人才。从此,皇太极失去了袁崇焕这个强大的对手。他入关不是迟早的事吗?

第三点是他管不了大臣,极度不信任。他总是在年中被砍头,并责骂他们。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刑部尚书,五十个内阁大学士,导致朝廷人才下降,无人敢为他效力。

第四点是崇祯皇帝优柔寡断,对与清军讲和还是开战犹豫不决,以至于清军成功攻占锦州和松山,他没有讲和的机会。所以当他问大臣们有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死的时候,没有人站出来。

小冰川气候造成的天灾人祸,最终导致了燎原的起义;林东党派之间的争斗和对底层人民的压迫也是明朝灭亡的推动因素。崇祯皇帝的平庸无能,以及对大臣的猜忌,进一步疏远了朝廷,明朝的灭亡是不可逆转的悲剧。

参考

明史